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阅览文章

陆郎中学青年教师发展班(学习材料集)

发表日期:2014/12/30 14:52:10 作者:冯培胜

 

陆郎中学青年教师发展班

 

 

陆郎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初级班

第一阶段培训计划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为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尽快胜任初中的教学工作,我校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班(初级班),分阶段进行重点培训。第一阶段的培训重点:学会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具体要求如下:

1、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每位青年教师找一位本学科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结对。

2、为每位青年教师配一本有关教学实践方面的书,书名《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3、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1周听师傅的课至少2节,每2周至少开1节研讨课。每次开课结束,师傅要会同本组教师进行评课,指出优点与不足,同时给出改进建议,并确定下次跟踪听课的时间,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

4、每月学校召开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沙龙,共同探讨阶段教学中的经验与得失,为学校培训计划微调提供依据。

5、本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开展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重点考查教师的备课能力。

6、本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开展青年教师上课比赛,重点考查教师的上课能力。

7、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提供帮助。

 

 

江宁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

(备课部分)

1.教师备课重点要放在熟悉课标、研读教材、选择教法、分析学情、指导学法等方面,并在备课材料以及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2.采用备课本备课的,教师必须将其中所有环节填写完整,备课内容应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要过程。

3.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及新教科目的备课必须手写详案。对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至少带过一次年段循环教学)且教学态度认真的教师备课,在书写内容上可适当放宽要求,写出精准、实用的简案。

4.实行电子备课的教案,必须结构完整、栏目清晰且根据学生实际不断修订、充实。有明显的自备或深度备课痕迹。

5.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案,应注明复备和上课时间,复备内容原则上不少于全案的1/4且用不同颜色标明。教案应与上课内容一致。

6.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可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部分,但不得以导学案(若其中环节与备课环节基本一致的导学案可酌情对待)代替教师备课教案。

7.不同的课型都得有备课教案。规定一课时一案。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备课,必须留有课后反思(即后记)。课后反思的次数应不少于总备课数的1/2,反思的书写形式可根据不同的备课方式确定,可在相应栏目中反映,可另外附注,字数不少于30字。

8.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段规定的课时,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数量和质量,重在质量,做好检查等第的书面记录,并将其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9.学校行政领导要蹲点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狠抓学科集体备课质量。要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效。语数外学科每周2次集体备课。其它学科每周一次。

 

 

陆郎中学教师备课10项要求

1.要备准目标。

    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与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地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具体的可检测的,在达标导学时必须做到: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

2.要备透教材。

    钻深研透教材的衡量标准至少有以下五点:①熟悉教材的内涵和外延;②掌握教材的深度、广度与难度;③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④对教材要进行再加工。恰当选择、合理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⑤对新课标规定的能力要求,在教材处理中形成双基训练的双向细目。

3.要备到学生。

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有以下五点要求:①学生的准备知识,即摸清学生的底细;②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③备学法,并让学生以后能学会使用这种学法;④比较、选择怎样教学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⑤备解题的思路,即“怎样想到这样做”。

4.要备活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要备足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三维目标中的前提目标,新课程考试命题强调以能力立意。要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能力。备课中,首先要明确学科能力的培养目标,其次要明确怎样达到目标,第三要明确怎样检测能力培养的程度。精讲时,既要讲是什么,更要讲为什么;训练学生时,既要清楚怎样做,更要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既要清楚怎样想到这样做,更要清楚改变条件怎样做。

6.要备好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问题设计要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① 指向性。(要求明确,没有歧义)② 简明性。(简洁明了,便于速记)

③ 层次性。(由浅入深,包含梯次)④ 开放性。(联系生活,多元解读)

⑤ 探究性。(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7.要备精习题。

习题的精选与精编,反映在时段和质量两个方面。习题的时段性要做到五有:有前提测评,有典型例题,有随堂练习,有矫正练习,有拓展练习。质量要求的原则是:正确定位,精益求精。

8.要备足媒体。     

选用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加强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结合。充分利用好小黑板、模型、挂图、幻灯、录音、自制教具等传统媒体,并增加多媒体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多媒体便教利学的动感性、趣味性、快捷性。防止多媒体教学走入死胡同——“电灌”。

9.要备全课外。

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联系科技,综合实践,拓展迁移。策划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0.要备出新意。   

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教案。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给学生惊喜,给同行启迪,让课堂出彩。 

 

江宁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

(上课部分)

1.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等,一经发现作为教学事故处理。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预备铃响后人应进课堂。不得迟到,不得中途离开教室。手机不准带进教室。在课堂上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拖堂。

3.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上课要精神饱满,自觉践行新课改理念,教师要大胆尝试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中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学校要建立领导巡课制度。各校要将每班课程表按统一式样制作置于教室门外墙壁上,便于巡课检查,并留有书面记录。

6.学校要定期开展校内视导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反馈,有总结。学校要对薄弱学科的相关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直至改进为止。

7.学校要依据各学科主要课型基本教学要求,狠抓常态课教学,坚决杜绝不合格课,确保每堂课教学效果。

8.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上好每一节课,自觉接受教师监督,每学期至少有一位行政领导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一节示范课,敢于做全校教师的典范。

9.教师无故不服从学校分工或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可作为教学事故处理,年终考核为不合格。

 

 

 

陆郎中学教师上课10项要求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中学生,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必需的学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理清理顺教学思路。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4. 恰当处理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对比分析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5.正确认识教学过程。

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6.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7.讲究课堂提问艺术。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一是巧妙安排——优化课堂提问的结构(接榫自然、构建模型)。

二是推敲表达——优化课堂提问的语言(学科特征、激励语言)。

三是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是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自学自问、探究质疑)。

五是主辅分明——优化课堂提问中关系(转换角色、生成资源)。                       

8.高度关注上课效果。

确保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与质量;展示交流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通过反馈,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查漏补缺,检测提高,实现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

9.熟悉课型突出要点。

讲评课是与新授、复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相并列的四大基本课型,要熟悉每种课型的结构流程。要有规律的总结,要有知识的迁移,要有方法的指导,要有题目的变形,要有错题的再练。未经批改的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要讲,超纲超标的不要讲,通过学生合作互助能够解决的不要讲,即使讲了估计学生还是不懂的坚决不要讲。

10.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