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教研论文>>阅览文章

迷途必须知返——对中学教育质量的重新审视

发表日期:2011/3/1 14:04:40 作者:无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生命的意义在平凡的生活之中,但不等于过着平凡生活的人都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对中学教育而言,质量是它的生命,可质量的意义是什么呢?追求教育质量的过程,是一个寻找客观真理的过程?还是一个通过认识和实践,去找到那些对学校来说最为重要的价值并努力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也许由于长期浸染其中,我们已是熟视无睹、不得而知。所以,我们确有必要对教育质量进行重新审读,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观念无疑会导 致教育的行为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迷途而不知返。

  不该有的误区。一段时间以来,事关教育质量在理论与实践、高校专家与中学教师间均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在理论层面上,有著名的月亮说。即:(1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专家们热衷于全面否定传统、全心奉承西方,谈大学教育质量必谈哈佛,谈中学教育质量定提伊顿,似乎没有把学校办成哈佛、伊顿的教育都是落后的教育。殊不知美、英也是让学校各具特色,而不是把所有的学校都办成哈佛和伊顿啊。(2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专家的言论是朝令夕改,让人云里雾里。中学新课改开始时强调重在国家意识,不久便强调重在校本研修,究竟是重在民族的振兴还是重在学校的发展不得而知。(3月亮本身不发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不懂教育,却在哪里张牙舞爪地指挥教育,教育质量的标准好象就在他们的信口开河之中。在实践层面上有著名的分数论。即将教育质量等同于教学质量,又将教学质量等同于升学率,再将升学率等同于考试分数。经此递推,教育质量便等于考试分数了。这些都是典型的却是不该有的认识误区。

  何谓教育质量?至今还无人对教育质量给出令人信服的定义。《辞海》中有关于教育质量的描述: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社会活动,质量是产品或工作优劣的程度。华东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把学校教育质量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的结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合理的定义。重新透视和审读教育质量,我们会发现:(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但不等于教育就是功利社会的奴隶,教育质量也不应只是功利社会需要的一种分数映照。诚然。在现在社会背景下,高考升学的层次是学生未来谋取工作岗位层次和占有社会资源多寡的一种初端对接。围绕高考升学而对应的应试教育以及作为界分应试教育优劣的分数标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引领社会发展,教育质量应为引领社会的发展程度优劣的一种映照。否则,一味追求升学率,不仅高分低能而且高分低德的现象会大量发生,中学教育以及在这种教育影响下成长的学生也将遭到极大的扭曲和变异。数学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忠告说:那些以为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比美国中学生基础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的看法,都是多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2教育质量是满足需要,但学校教育却很难满足所有利益关系人的需要,因此,学校教育质量必然取向和落脚于学校选择实现教育价值最终实现情况的度量在学校生存和发展中,涉及政府、学生、家长、社区、教职工、董事会等利益关系人,每一个关系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如政府需要培养劳动者、接班人或公民;学生需要为未来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升学平台同时还要学校提供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家长需要能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社区需要培养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素质等等。实事上,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如此众多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需要。追寻一个普适的教育质量的定义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在学校层面的教育质量只能取向和落脚于:学校在现有法律、政策和社会背景下,根据自身办学情况,确定办学目标的一种度量。也就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由自身所选择的需要被满足的程度来度量。3)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学生身上的表征依靠于数据、依赖于度量。而度量不仅有定量,也应有定性;不仅要着力于眼前的维度,也要着眼于长远的维度。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在教育自身构建一个内部封闭的系统来进行度量。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质量无疑需要用学生被满足需要的数据特征来呈现,但这里涉及到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的价值观的选择。在知识本位价值观下,教育质量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情况来度量的,最终反映就是以考试成绩为表征的分数;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下,教育质量是以社会所需要人才素质来度量,涉及高校、社区、教育研究机构对学校的评价,这些都是学校主动要寻求的一种度量和映证;在学生本位的价值观下,除了用未来发展所需的分数来表述,还需用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指数来表述;除了用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对学校的评价来表述,还需用学生走向社会后以及在人生的全过程中对学校的评价来表述。

  教育质量相关的几个问题。

  (1)“教育质量落点教育质量的关注,关键不在而在;对教育质量的探讨,重点不在质量而在教育。当我们关注教育质量的时候,实际上关注的是——什么是好的教育以及怎样通过好的教育获得好的生活,所以与其说是在关注质量,不如说在关注教育 

  (2) “质量关乎安全安全质量均是中学关注的重点。对安全质量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即:安全质量的保障并能促进质量的提升。因为采用系统化、规范化、文本化的管理方法,可以保障并提升教育质量。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质量关乎学校的安全。尤其是当质量下滑到一定程度时,学校的生存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3) “提质才能减负。时下,在各种文件中减负增效已成为一句流行语。殊不知,中学生学习的负担是客观存在的,减负只是相对于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而言的,减负不代表不要负担,一味减负非但不能增效,相反会减效,只有把质量提升上去,才能把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没有提升质量做保证,减负只是愚弄百姓的一言空谈。

  总之,理清什么是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建构质量的意义才能建构教育的意义。其中需要凝聚教育人的追求、希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