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学校概括>>绿色校园>>阅览文章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创建南京市“绿色学校” 实施报告

发表日期:2008/8/30 14:57:04 作者:无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创建南京市“绿色学校” 实施报告

陆郎初级中学座落于江宁区西南边陲陆郎集镇的一个小山岗上。校园树木参天、郁郁葱葱、竹林幽雅、鸟鹊和鸣。学校北接汤铜、宁陆公路,南俯广袤的田园,极目眺望,那一派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学校创办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56亩。有标准教学楼、学生公寓、A级食堂、250m环形运动场、标准篮球场;有108台学生电脑的计算机网络教室、13间多媒体教室和1间教师电子备课室;有设施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和音体美专用教室;图书室现有图书24005本;校内拥有广播、闭路电视和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楼和阶梯教室装配齐全。学校还依据校园地形、地势精心设计、精心绿化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教学设备相对齐全,功能相对完备,校园文化浓郁,校园环境优美的 “省示范初中”。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750多名学生,80名教职工。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乐教、勤教、善教的教师队伍。教师专科学历达100%,本科学历和在读本科达83.75%,研究生学历约为4%。高级教师15人。

近年来,学校一方面抢抓机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狠抓内部管理、争创一流学校。建立、健全了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区课改先进集体,先后获得“三五”、“四五”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南京市第二届师德先进群体,江宁区第四届师德先进群体,区效办学能评估一等学校,区先进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教学质量优胜奖,区法制教育先进集体,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区民主法制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朝着“品牌化、生态化、特色化”的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绿色关怀;崇尚绿色,崇尚生命”的创绿理念,致力于形成“绿色校园”——“绿色学校”——“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营造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的育人效果,课内外结合,强化师生环保意识的养成,积极开展南京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让“童心”在绿色中成长。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教育网络。

1、统一认识。学校上下非常重视创建工作,创建伊始便召开创建绿色学校动员大会启动仪式,向全体师生宣传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绿色学校创建标准,找寻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总支少先队有关人员,明确分工,职责分明。

二、改造校园环境,营造环保氛围。

为了真正让环境能够说话,我校对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空间,每一棵花草,都做了精心的“雕琢”,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美化学校环境,打造一片“绿意”,使之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情趣,充满魅力的迷人的“花园、学园、乐园”。如今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季长青的花草树木,整个校园绿意盎然,干净整洁,洋溢着一片春色喜悦,沐浴在深深“绿意”之中,虽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新和朝气,来访的领导、来宾无不啧啧称赞。整个校园处处绿色盎然,充满着生机,犹如置身于公园之间。目前学校绿化的面积达15800平方,绿化覆盖率为 42.3%

我们还要求每一位教师从自身做出榜样,争创绿色办公室,让每一位教师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在班级布置方面,师生齐心协力,争创“绿色班级”,营造绿色教室。创建“植物角”,种植花草盆景。积极出环保手抄报、看环保书籍等,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情感体验,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科渗透,普及环保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普及环保知识,我校把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各学科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教学中见缝插针,有意识渗透,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1、抓环境专题课教学,利用环境教育课,各班在确定的年级段的主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层层落实,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每学期在班队课中安排3-4课时专题教育,由各班班主任担任环境教育课。

2、抓学科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不忘随手捡起那些散落在各节教育内容里的饱含环境教育内容的彩贝,根据环境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环保意识,在行为上保护大自然,在生活中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

3、注重校本环保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为配合环保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组织一批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茶的知识与文化》,并要求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渗透教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师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环保生活。

1、开展美化校园的常规教育。这几年来我校开展岗位育人活动,全师环境卫生全部责任到班、责任到人。每天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包干区卫生。现在,无需进行定期大扫除,无论你什么时候来到学校,都是窗明几净,地面整洁……学校每学期还针对学生的常规提出几条具体要求,重点突破,积少成多,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不乱扔垃圾,主动捡拾垃圾,不乱涂乱画”等。由班主任进行培训,德育处随机检查并及时通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与重大环境教育契机相结合。平时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无烟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如“家乡环境污染调查”、环保专题讲座等专项活动,师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

3、与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结合环境教育,团总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环保能力。

(1)、开展为植物挂牌,草坪劳动基地的招标活动,在学生为树木挂牌的同时,还通过查阅资料来认识它,增长了识,通过劳动基地的招标,定期拔除杂草,评比,培养了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绿化维护开支。

(2)、成立了“小小市容队“,定期举行活动。组织队员到社区宣传文明,宣传环保,清除“牛皮癣”,捡拾垃圾,得到了社区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3)、垃圾分类处理。首先向全体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在校园设置“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每天由专人送到学校指定回收处,定期处理卖掉。

(4)、组织学生到街道市民广场等地参观,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增长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环保知识。

(5)、开展专题活动,宣传绿色理念。德育处、团总支分别举行了环保主题班队会,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小报创作比赛,班级环保专栏布置评比,利用废物自制礼品活动…

回顾学校创建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对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良好的习惯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和赞许。在创建过程中,我校教师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学生有几十人在环保方面的作文和绘画等比赛中获奖。

绿色,是生命的希望和象征。“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好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目标。通过营造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活动,使全校师生员工树立绿色理念,提高绿色教育水平;让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并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争创一个文明健康,清新宜人,绿意融融的“绿色学校”。在全球倡导绿色生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创建绿色学校意义更为深远,我们将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可持续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推动我们的素质教育深入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