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托物言志
发表日期:2011/2/16 14:37:02 作者:无
据史书记载∶唐宣宗李忱曾经遁迹山林为僧,有一次他与香严闲禅师同行。香严闲禅师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表示愿意续成。于是禅师说出前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宣宗续出后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合成了这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这首诗描绘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并以此来比喻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个人绝不可满足于现状,而是应该志存高远,不畏艰难险阻,不懈地追求,努力实现人生的目标与价值。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如何欣赏“托物言志”诗歌?
第一,要能深入其里,摄取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唐·曹邺《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第二,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
第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探索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病牛 李纲 宋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词便是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前苏联政权核心赫鲁晓夫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遭到严正拒绝。百丈冰是寒威,花枝俏则是对寒威的蔑视、反抗、示威、挑战。“已是悬崖百丈冰”,是说形势危急;“犹有花枝俏”,是说我们还是顶住逆流、屹然挺立,预告必然的胜利。“待到山花烂漫时”,是说到世界革命成功了,“她在丛中笑”,是说我们就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一道普天同庆,共享和平。
其余诗歌:《爱莲说》《陋室铭》《马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