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感悟 在反思中提升
发表日期:2009/12/10 12:56:26 作者:无
——北京挂职手记之十八
一个多月来,我从七点半左右进校到下午五点左右离校,在每天近十个小时的校园生活里,深入到学校行政管理、教学教研、德育工作、年级组工作、班集体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等各个层面,通过观察、询问、倾听、思索、领悟,全面学习了解学校工作,并通过参加学校行政会、年级组工作会、教育教学研讨会、全体教师会、质量分析会,参加宣武区举行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如赛课活动、中学生论坛等),感受这里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求真求是的管理经验。一个多月来,我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共计30多节;坚持每天观摩或参与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体育活动;参加学校的区级“应急演练”、“环湖赛”和“跳蚤书市”等活动;切身体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受教师的勤奋和敬业,感受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积极参加友善用脑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欣赏到了友善用脑高效课堂的魅力。
在挂职期间,我还利用晚上时间,写日记,发博文,记录在北京的学习收获与反思。发表挂职手记18篇,共计3万多字,并及时将博文发到陆郎中学的网站,使全校师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北京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智慧。六周的时间虽短暂、却充实,我如饥似渴地吸取,装满了行囊,感受颇多:
一、感受和谐
63中的李秀芬校长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管理者。在学校管理方面可谓“三分管理七分情”,李校长要求各部门要精心呵护教师的工作热情,既要用制度约束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要为老师们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推行人本情感管理,呈现出和谐团结的气象,赢得了师生们信任与尊重。年级组团队、班主任团队、学科团队,经验共享、合作共赢、和谐共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和谐,这使63中成为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二、感受敬业
在挂职期间,我们接触的最多的是63中领导班子。因此,我就不得不提提以身作则的校领导们。给我感觉就是校领导特别认真,工作能力强,能在学校工作中独挡一面,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
正是因为领导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已的行为感染着教师们。63中的老师把自己的点滴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之上。63中的生源不是很好,但是老师从没有抱怨,有的是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他们的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让我感动。他们早上班迟下班,抓紧为后进生辅导,有的教师连午休时间也不放过。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时间几乎是十个小时。教师工作强度大,但从无怨言。
三、感受务实
在63中教学活动中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磨”,即磨课。建立了扎实的师徒结对教学模式。本学期63中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同课异构各教研组专门确定研究主题,备课组围绕研究主题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分组对上课的老师给予精心指导,从备教案到试教、整改无不积极参与,特别是师傅对徒弟那真是“磨”(用北京话说叫掰开了、揉碎了),然后开课、听课、集体探讨。正是因为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让教师看得到、摸得着、有对比务实高效的教研活动,
四、感受细致
在63中,每个行政人员在认真履行自己分管工作的职能的前提下,都会为学校如何更好地完成一项新的工作而出谋划策,从没把哪一项工作相互推拖,连一周工作小结和工作布置都是由各位值周领导轮流在教师会议上讲解。以首届“跳蚤市场”为例:从准备阶段、活动开幕仪式、具体活动的开展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德育处牵头,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其他处室通力协作,从方案的制定、场地的安排、人员的落实、宣传标语的内容甚至摊位摆放的位置,阴雨天应急预案都考虑的非常周到,之后召开多次相关人员会议,层层落实,一丝不苟,每个行政人员只要是涉及自己分管的工作都会主动抓落实、抓到位。还有召开期中质量分析会、迎接北京市教育局的EMIS系统的检查等等,都充分显示了一种协作、敬业、细致入微的作风。
把学校的管理深入到非常细微的环节。值日教师、值周领导随时随地记录师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和不够的地方。这在教师会议上我是深有感触的:值周的副校长在总结工作的时候,对教师们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故事、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等情况如数家珍,如张校长年级会上点名哪个班级窗户没关好,哪个班级教室的灯关得不够及时等等。真可谓是掌握得细致入微。
五、感受养成
在63中教师都相信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此学校的八项评比、环境卫生、早读午休、教室午间就餐,学生的社团活动等等都是由学生志愿者进行管理。学校的志愿者活跃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由于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们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好,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午在教室就餐。从排队领饭菜、打汤、吃饭、清理餐具,你听不到一点儿喧闹,也看不到地上有一点儿泼撒的饭菜。而每一个教室,除了学生志愿者在巡视外,不需要一个教师进行管理。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63中的养成教育体现的就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学校各部门特别是德育部门做大量的精细化的工作。
六、感受教师的幸福成长
在63中,我们看到学生既训练有素,又不失朝气蓬勃,处处洋溢着身为63中学生的快乐的。同样我们也不难发现,63中的每一位老师们也都是面带着微笑,充满着自信,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我接触到的很多老师都说,在63中感到很幸运很自豪。他们说,李校长非常关心呵护老师(外地调来的
事实上,老师们之所以体验到幸福,除了上述和谐美好的工作氛围外,还在于这里的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为教师搭建了发展的平台,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他们进行师徒结对、搭台子、压担子、铺路子、掏票子,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使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在市、区崭露头角。像步怀颖、王晓婷、宋晓辉、刘爽等先后荣获北京市宣武区“做课一等奖”。有的已成为市、区级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此外,63中在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的执行力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留在我的记记里。回去以后,我还要认真回味,仔细整理,在总结、反思和对比中审视我们的工作,复制63中乃至北京教育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升我校的办学内涵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六周的挂职学习,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对我来说却是人生路上收获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虽然挂职锻炼行将结束,但学习的道路仍将继续,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打造“江宁教育高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江宁区陆郎中学:潘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