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管理七分情
发表日期:2009/11/23 10:40:53 作者:无
——北京挂职手记之十三
别看今天的63中很和谐,但以前学校也是矛盾重重。因为63中前几年合并了两所学校,三校人员磨合中屡有矛盾。学校教师超编严重,一些教师无课可代。教师结构明显不合理,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中年教师青黄不接。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矛盾的直接表现是教师出现“闹会”现象,以至于开教师会时必须请安全处的同志站在门口维持会场秩序。就是这样一个学校是如何变成安定和谐,充满浓浓亲情学校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当家人”—李校长。李校长谈了她的学校管理思想。
李校长认为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作为校长力所能及的最有成效的做法,莫过于注重情感投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激励教师奋发向上,形成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个没有内耗、没有对立,上下齐心协力,整个学校政通人和的局面。
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情感激发出来的积极性是任何行政手段都不能代替的。情虽无形,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状态。教师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领导者的一句随意指责和不恰当的批评,完全可能从心理上伤害教师,压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会必然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反,管理者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一次困难时的关怀,则完全可以给人以鼓舞和安慰,消除某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唤起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正是情感的巨大力量。
一、平等友善,情感投入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三多三少”的原则。即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教育措施,少一些空洞说教。其核心就是增加情感投入,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情感是领导与教师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纽带,在学校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领导对教师充满激情,以平等友善的心态对待教师,教师就会感到领导的可亲可敬,就喜欢接近,才能视领导为同志和朋友,从而产生信任感。教师工作是个很辛苦的良心活,教师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又往往来源于良好的情感因素,教师队伍是个有知识、有修养的群体,他们比一般人更富有自尊心,更需要人的尊重和理解,更需要做好以心换心,推心置腹的细致思想工作,因此,少批评指责多指导激励是做好教师思想工作的主要原则。
二、尊重激励,真情待人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需要建立多方面的激励机制。首先是“需要”激励。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就能调动积极性。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以满足教师文化生活的需要。提供多种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满足教师希望得到荣誉的需要。其次是目标激励。目标是教师工作的导向,不仅要制定出学校整体工作的远期和近期目标,还要制定出教师教学,业务进修等方面的远期和近期目标。鼓励教师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向着目标奋斗获得达标的喜悦。其次是“参与”激励。就是通过民主管理的途径,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涉及教师利益的如教师职称、绩效工资、岗位选聘等敏感问题,更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凡重大问题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定期召开有全体教师参与的学校工作民主评议会,将学校工作全面置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这种参与,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要达到目标,从心理上认可,从而自觉积极地执行领导的决策,完成各项任务,维护学校声誉。激励的途径有许多条,每条都应渗透着领导对教师的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没有情感因素,途径再多,也不可能全面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因势利导,情理交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教师中也绝非“净土”,可能会出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追求享乐的思想。针对教师中出现的问题,作为领导,既不能简单地批评训斥,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因势利导。首先要广泛深入的听。就是领导成员要深入到教师中去,与教师交流,广泛听取教师的想法、看法、意见和建议,真正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分析形成的原因。如果只是简单的批评,只能使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若用行政手段干预禁止,只能使人口服心不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理直气壮地讲。要讲党的尊师重教的方针政策,讲教师的职业道德,讲各级领导特别是学生家长对教师寄予的厚望。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引导教师思考,澄清认识,真正从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再次是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召人。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举行专题演讲会,诗文朗诵会,让青年教师讲认识、谈体会、坦露心声,请老教师讲传统、谈感受、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弘扬敬业奉献精神,颂扬高尚的职业道德。最后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教师多办实事。办一件实事,胜过几百句空话。为教师办实事,也就是把对教师的关心爱护的情感落到了实处,这样就可以用真诚的关怀,真心的办实事行动感化教师,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四、以心换心,情感共鸣
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先知心,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意:一是要知晓教师的心理活动规律;二是要知晓教师变化中的心理状态;三是要做教师的知心朋友。首先,作为管理者必须知晓教师的心理活动规律,增强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其次作为管理者要知晓教师变化中的心理状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处在动态之中,因此我们要通过细心观察,从教师变化的情绪中,及时洞悉教师的心理状态,发现隐藏在教师心灵深处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预测心理动机,做到超前管理,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从而全面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以身作则,以情暖人
要大面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领导成员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但对于奖金、荣誉、利益之类的事,领导则应先想到群众,把教师放在首要位置上。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平时学校哪里有集体活动,哪里最繁忙,哪里出现了问题或困难,领导就应该出现在哪里,不论哪位教师有红白喜事、生病住院、遇到困难,领导要登门拜访,尽力帮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教师从心灵深处受到抚慰,才能提高领导者的威望。领导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赢得教师的认同和信服,才能增强教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之,注重情感因素,并不意味着不要行政管理,不要规章制度。教师管理较之其他管理本来就具有其特殊性,加之,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人们对职权逐渐淡化,如果我们把行政管理方式和情感因素结合起来,才是适合时宜的科学管理,才能全面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可谓“三分管理七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