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校园快报>>校园新闻>>阅览文章

“大国”之大不能仅靠开幕式来体现

发表日期:2010/11/16 10:18:23 作者:无

正如曾经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那样,上周五开幕的广州亚运会再一次让“中国”二字成为关键词。不少人认为,诸如此类的宏大叙事最能激发国民的荣耀感和自豪感,也最能直观地向世界宣示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和存在感。

在那个流光溢彩的开幕式上,五湖四海的观众迷醉于羊城美景,缓缓巡游的彩船点亮了珠江夜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成员一起拉开了一场体育狂欢的帷幕。在几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世人领略了岭南文化与广州风韵,见识了锦衣华服与彩舟霓虹,也从16万枚焰火装点的广州塔上感到了一种怒放的力量。

开幕式几近完美的表演就像是一剂兴奋剂,这种视觉震撼如此强烈,以至于据说它能让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广州的人都能对这个城市动心,相信这也正是开幕式博得世界各国媒体如潮好评的原因。在开幕式之前,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办亚运归根结底,是为了市民生活更美好!”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做了充分的动员工作,据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何继青透露,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包括焰火表演,总开支高达3.8亿元———这一数字,据说远远低于4年前的多哈亚运会。

当然,“大国”不只是用16万枚焰火塑造的幻象,更体现在综合实力的比拼之上。在华美的开幕式结束之后,我国的运动健将们用不俗的实力展现了中国作为“体育大国”的风采。在第一天产生的28枚金牌中,中国体育代表团横扫19金,参加历届亚运夺得金牌总数也轻松突破1000大关。这种一骑绝尘的霸气,延续了北京奥运会傲视群雄的传奇,在让很多年轻小将崭露头角的同时,也再次让“体育大国”四个字更有力道。

视野从国内转向国际,上周另一个热词“瓷器爱国主义”,或许也与我们的“大国”身份有着微妙的关联。1111,一只清朝乾隆年间的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5.5亿人民币)的价格被中国商人拍得,毫无悬念地刷新了中国最贵艺术品的纪录。对于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分析称,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节,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

近些年,随着中国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从海外高价回购文物的风气日盛。出手阔绰的中国买家屡屡刷新成交纪录,有时候只是为了买回一块石头或者一个花瓶,这样的事并不鲜见。除了文物投资冲动(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商业炒作,与“爱国”无关),这种文化现象背后确实或多或少隐约可以看出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就好像一个曾经受了欺负的人急着想要收集所有带着污点的“证据”,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理直气壮地跟这个世界对话。

财政部上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已累积达到70899.82亿元,同比增长21.5%。仅此一个数据,就足以让世界上的诸多小国咋舌。只不过,在不断崛起的过程当中,我们或许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大国”之“大”?“大国”究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气度?是孜孜以求GDP增长率是否领跑全球,还是让民众的幸福感与日俱增?是在国际卖场上豪掷千金,还是让所有人都能温暖平安地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

答案只能是:在举全国之力向世界展现国家强盛的同时,还应该用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之举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真正生活得有尊严。媒体舆论热评的“十二五”将努力实现民富,民众热望的公平正义,体现的都是一种重要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