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苦海微澜>>阅览文章

参加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学实践活动有获

发表日期:2007/12/28 20:46:20 作者:无

1227日,风雨潇潇,市语文骨干教师班一行二十多人,在孙和平老师的带领下颠簸近60公里,来到江宁区西南边陲小镇——陆郎,参加在陆郎中学举行的学员教学实践活动。

上午,骨干班学员曲丽丽开了《蒹葭》,贲月开了《惠子相梁》,我校教师陶华胜开了《作文指导——把事写具体细致》,吴良胜老师开了《惠子相梁》。

下午,孙老师、顾敏老师和彭启生老师在学员研讨发言后做了精彩点评:在对教学整体方向进行肯定后,又分别指出了学员的不足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整个活动在热烈、有序、严谨、坦诚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活动结束了,可是,我的思绪却久久难以平静。静心思索,将自己的收获整理如下:

一、文言文到底怎么教?

我是陆郎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把握方向,形成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的责任。“文言文到底怎么教?”一直是我思考、探索和实践着的问题。

“我们的学员一个上《蒹葭》,一个上《惠子相梁》。”当接到顾敏老师的电话通知时,一个想法火光样的闪现于我的脑海中:我们也上一节《惠子相梁》,通过比较,借助孙老师、顾老师的帮助,解决这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校语文教研活动会上,我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赞同。于是,我将自己在文言教学上探讨、实践后已形成的想法,向组员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大家亦积极讨论、修正。最后,我向开课的吴良胜老师提出要求:“无论对错,无论课上得怎样,一定要在课堂上将我们语文组对文言教学探讨的结果完完全全地展示出来。”

吴老师不负众望,课堂上在不失自我的同时,充分地展示了教研组总结的文言教学思路:文言重在读,一读正音,二读断句,三读通文意,四读悟语气,五读表情感,六读有自我,一句话,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成长;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问,让学生讲,让学生互助,一句话,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出乎意料的是,吴老师课刚结束,顾老师就跑到我面前,兴奋地说:“哎呀,你们学校的吴老师课上得真是好!……下学期你一定要推荐他参加我们的骨干培训班。”

我笑了!

下午的研讨会上,学员们的发言再此验证了我们的文言教学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

我们都笑了。

二、文本的挖掘与拓展问题。

骨干班学员曲丽丽对《蒹葭》一课的内容挖掘得很深:“伊人的形象——飘忽不定,有吸引力,可望不可即,清纯高洁。这一切都是来自于诗歌中的“蒹葭”——白色、绵长、飘忽。”听课时,对此我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在听课笔记上写了两个字:“疑惑”。

因为我是和孙老师在一起听的课,所以,我一直渴望着下午的研讨,希望听听孙老师的意见。终于,孙老师点评了。他先肯定了学员钻研文本的精神,然后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教师钻研文本,可以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但是,“个性感悟”应有个“度”,尤其是不能将尚未得到验证的个性化的理解展示给学生。我们钻研文本时,不能抛弃作者,不能丢掉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能不领悟编者的意图,如果这样就会误导学生,引发思维的混乱。

听了孙老师的点评,我笑了。原来,我的“疑惑”之因是源于教师的“个性解读”。

同时,孙老师又对曲老师的课堂拓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将伊人的想象拓展为“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幸福的追求”不符合《诗经》的本意,也违背了编者的意图——了解《诗经》的抒情形式,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文本的拓展,现在是每节公开的固定环节。拓展没错,但是不能为了完成这个环节而拓展,应当是立足文本的合理的有度的拓展。

孙老师的话完了,紧随其后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我的掌声最响!

三、作文教学的问题。

孙老师是中考作文阅卷的元老,顾老师也是作文阅卷的审查员,所以,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我们也特意开了一节作文指导课《把事写具体细致》。我们想通过这节课,把我们教研组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思考和作法展示在他们面前,请他们来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把脉”。

孙老师的评价是:能从小处着手,打牢基础,方向是正确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有效的。把事写具体细致的三种方法——步步追问法,局部细写法是两种很好的方法,但是第三种“想象延伸”不属于把事写具体细致的方法,而是属于怎样把文章写得充实有波澜的方法。所以,希望你们在作文探讨和实践中一定要把事做得再细致一些。

听了孙老师的话,我们信心倍增,因为,我们的探讨方向是正确的,虽然存在着不足,但这只是前进中的不足,只要我们能够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发问,这些问题一定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坚信!

临别之际,孙老师说:明年,等你们的阶梯教室完工后,我一定建议王红教研员在陆郎中学举行一次全市的语文活动。

这,又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我开心,我们语文组开心,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开心!

但我也知道,今后我们必须更加的努力!

以上便是我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我怀着愉快、满足的心情写下了以上文字,我更期盼着将这段文字继续下去……

汪方海

200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