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快乐的艺术
发表日期:2007/12/21 8:47:10 作者:无
——参加陆郎中学班主任交流会有感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自有经验可学、方法可选, 规律可循。探寻把握工作艺术,有助于我们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下面将我参加陆郎中学班主任交流会的收获与感想陈述如下:
一、多方关注,统一认识,形成合力,不断提高。
在这一点上,初一(1)班班主任王少柳老师做得很出色。
1、关注学生,育人教书,事半功倍。
“走进初一(1)班,就像走进了沙漠,走进初一(2)班,就像来到了北极。”这是一位地理教师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比喻。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初一(1)班学生学习热情之高。
初一(1)班期中考试总均分是214.61分,全年级第一名,第二名是206.93分,最后一名是199.40分。
为什么初一(1)班的成绩如此骄人呢?
我认为,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结果。
那么,初一(1)班的班主任又是怎样做的呢?
上好每节班会课,通过读报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先做人后学习。
给学生读《零下5度,外来民工露宿邓府山》《技能缺乏导致下岗人员难就业》——没有文化的农民工,求职时四处碰壁;缺乏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无法再就业。目的使学生明白: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即使你有力气,但如果想把力气换成钱,没有技能,愿望也是难以实现的。今天不好好学习,明天就可能成为无业游民。
给学生读《红军过雪山草地全记录》,再现当时残酷情景——牺牲的战友被冻成了“石头”;过草地,在泡涨的尸体上行走;两万中央红军过雪山草地牺牲了7000多人……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给学生读《刘国梁痛斥陈玘缺乏上进心》——陈玘小富则安,始终以雅典奥运双打冠军沾沾自喜。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将无缘2008奥运会。告诫学生,学习中取得了成绩是值得自豪的,但成绩毕竟已成过去,必须面对现实,再创佳绩。
在一次次精心安排的读报中,学生认识到要珍惜幸福,勤奋学习,戒骄戒躁。这就是初一(1)班学生学习热情如火的原因。
2、关注家长,统一认识,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班主任在工作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唤醒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热情,为班级献计献策,使学校与家庭融为一体。
初一(1)班班主任就很会利用家长会来建立“家校合作”。学校每次召开家长会,他都会精心准备,搞好交流。比如,第一次家长会,他给家长读《犯罪从道德败坏开始》,用违法犯罪的实例来告诫家长,自小对孩子加强教育,是对孩子的明天负责。以此取得多数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他还现身说法,用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家长。王少柳老师的儿子是硕士研究生,最近,一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他向家长介绍自己教子育子的经验,让家长们真切地认识到,要想孩子有出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家校合作。
3、关注任课教师,齐抓共管,效果明显。
教育事业是一项集体的事业,班主任是集体事业中的领头羊,因此要善于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合作关系,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和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在开展工作中,首先应当做到随时掌握学生和班级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再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而这些信息的来源,除从学生方面直接得到一部分外,许多相关信息,如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还要从任课教师那里获取。这样,才能使班主任对学生个体和整个班级的各种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客观,才能使工作更有成效。
王老师关心任课教师的工作,努力搞好学科教学的协调,使任课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从而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二、探索新方法,提高管理策略,寻求和谐发展。
在这一点上,初三(6)班班主任蒋明源做得很有特色。
“我们无论何时检查到三(6)班,该班的纪律总是最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免检。”这是学校多位行政对三(6)班共同的评价。
那么,蒋老师又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他有什么秘诀吗?
1、故作不知,沉默是金
蒋老师说,对于初三学生来说,都大了,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基本上已经能辨别是非,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当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如果犯了什么大一点的错误,我一般“故作不知”,冷处理。等学生情绪稳定了,没有“豁出去”了的苗头时,再来和他交流。为什么呢?蒋老师说,人大了,他自己会思考自己的言行产生的后果,给他时间,既是为了让他冷静下来想清楚了,又是给他一个心灵的折磨——老师为什么不找我?他到底想干什么?等他忍无可忍,完全无敌意的来找你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呢?
2、家校合作,协抓共管
教育需要多方合作,尤其是家校合作。为了控制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蒋老师特意设计了一张表,上面有各科作业情况,每天晚上睡觉时间,早晨起床时间,离家时间等,要求学生每天交由家长填写、签字,第二天早晨再交到班主任处。这样一来,那些原本两边糊弄的学生,现在除了认真学习,再也无法可想了。
3、关注学生的社会关系。
对于班级中实在调皮的学生,蒋老师除了积极做思想工作,还调动学生的社会关系,朋友关系来帮扶他。比如,班级有个学生叫陈大海,很聪明,但是特别顽皮,不肯学习,甚至主动找到班主任,要求调到最后一排,原因是自己爱讲话,会影响别人。可蒋老师却相反,把他调到第一排,还是和一名女同学坐在一起。原来,蒋老师早就注意上他了,在摸清了他的情况同时,还意外的发现,他有个家门姑姑也在本班。于是,蒋老师就找那位女同学交谈,说出了自己心中帮扶的想法,在得到她的支持后,就做出了上面的决定。刚开始,出于自尊心的原因,他整天找蒋老师吵吵嚷嚷。蒋老师就采用缓兵之计,劝他试坐一个月,如果不行,到时候再换位。可是,一个月过后,他却没有主动提出换位,并且上课也专心了许多,学习成绩也开始上升了。
班干部负责,自然就会和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发生矛盾,班主任站在班干部这边是勿庸置疑的,但如果遇到了一些“野蛮”的学生怎样做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蒋老师班上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名“野蛮”的学生,对管理自己的学生干部扬言,要找人在他回家的路上“修理”他。一般情况,这种人立刻交由政教处会同该生的家长处理。但是,蒋老师却抱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先找班干部谈话,让他这几天别理他,然后将班级中与该生关系比较亲密的学生找来,给他们分析该生此言的危害性,以及如果真的做出“修理”之事,其后果的严重性,希望他们本着对朋友负责,对班级负责的态度,能够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共同搞好班级的管理。结果,效果相当理想,该生后来不但少有“野蛮”言语,而且还很积极为班级做事。
蒋老师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谓是“曲径通幽处,冲突全然消”。
三、爱满心间,终有回报
在这方面,初一(2)班班主任徐明老师做得最有声有色。
“我们的班主任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这是初一(2)班学生的心声。
1、弄清实情,真情感之,调动学生,以情熔之。
初一(2)班有一男一女两名贫困生,男的叫陈佳文,女的叫官周翠。两人父母都已离婚,如今都是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陈佳文已经有轻度自闭倾向——很少与人交流;官周翠则自暴自弃,什么事都无所谓,迟到就迟到,作业不做就不做,老师批评就批评。
就在徐老师感觉对他们的教育快要无望的时候,突然想到,能否用爱来尝试一回。于是,她就带动学生捐款,为他们两人各买了一件棉衣,并让全班同学给他们每人写一封信,徐老师自己也写了两封信,然后把所有的信件都装在一个大信封里,放在棉衣的口袋里。结果,这一招真奏效,陈佳文感动得将已经辞掉的卫生委员又主动担当起来,并且干得很出色。官周翠也当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说了一些感激同学们帮助的话,更重要的是,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努力地改掉了不少坏习惯,判若两人,令师生刮目相看。
2、教师不说,以生教生
该班有名学生叫曹芳,屡次迟到,有一次连续三天迟到,老师教育她,不改,自称家远。并且在周记中指斥老师不通情达理,没有以前那样真心关心学生了。徐老师很是震惊,心想,自己是否真的不明实情,冤枉了学生?于是就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最终却发现,学生迟到的原因只是因为懒,赖床。怎么教育呢?徐老师思考了好久,终于决定将她的周记念给班级所有的学生听,让后,每人给曹芳写封信,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并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从此以后,她再也没迟到过了。
如今,初一(2)班的成绩虽然不如初一(1)班,但也是年级第二,并且这个班级的学生,集体荣誉感特强,每月都能拿到流动红旗。我想,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把徐老师当妈妈来看,把班级当家来经营的结果啊!
参加这个会议,我真的感触很深,他们那种“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种快乐的艺术”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激励着我。他们是一群劳累着的人,同时又是一群快乐着的人。我羡慕他们,我敬爱他们,我赞扬他们!
陆郎中学 汪方海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