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苦海微澜>>阅览文章

由江宁语文名师班语法教学研讨引发的思考

发表日期:2007/12/21 9:01:43 作者:无

  汪方海

今天,我参加了江宁语文名师研修班在东山外国语学校举行的语法教学研讨成果汇报会。会上听了特级教师邢大华、教师进修学校杨成龙校长以及学员代表的发言,并由此引发了几点新思考,现整理如下,以供探讨之用:

一、地球上没有人类征服不了的山,困难亦如是。

记得2007512日,在东山外国语学校,邢老师第一次提出语法教学的问题,当时会场气氛很沉闷,没有几人响应,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三点:

1、因为不考,所以不教。

2、《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无具体要求。

3、老师无时间,学生无兴趣。

试想,邢老师在大家几乎都是在漠视语法教学的背景下提出“语法教学要强化”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啊!

可是,邢老师坚持了下来,确定课题中心组成员,鼓励他们着手研究,要用研究成果来证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200777日,在进修学校邢老师再次主持召开了“语法教学研讨会”,中心组成员对语法教学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论证。

对于第一个理由,东山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王斌和郭晓倩、杨正奎两位老师用大量的中考实例,从语基、阅读、作文三大块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语法不是不考,而是分散了考,并且考得更灵活。

至于第二点,笔者也以重新分析《课程标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是教师对课标的误读。同时,也解读了什么叫“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老师无时间”?请问,老师的时间哪去了?最有面子的解释是——牛似的埋头苦干。为什么埋头苦干?教育理念的问题,只想做个教书匠!根本没想着做一个学术性的教师。

学生无兴趣?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你讲得精彩,解决他的实际问题,他能没兴趣?他的兴趣是被题海给吞没了!

在充分论证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后,邢老师再次布置任务,要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语法教学策略。

今天,20071220日,当我们再次相聚东山外国语学校的时候,我见到了中心组成员辛勤的劳动成果《初中语法教学探讨》,既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又有行之有效的策略,更有可具体操作的习题;我也走进课堂感受了他们语法教学的方法——随文而教;我终于在研讨会上听到了渴望已经的来自一线教师的认同声!

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但是,这个历程却让我更深切的认识到,无论困难多大,只要你勇敢的去面对,走一步,再走一步,再高的山峰终将在你的脚下!

二、集体的力量永远是巨大的。

对于语法教学,16年的教学中我从未放弃过。在第一次研讨会上,我是支持邢老师的,但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只觉得语法教学不能丢,却无法给邢老师以理论上的支持。

回来后,我便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并着手研读《课程标准》,查找反方理由的理论根据,两天时间便写成了《对语法教学的再认识》,并迅速交给了邢老师。虽然得到了邢老师的肯定,但总觉得势单力薄,孤掌难鸣。

待到二次研讨,看到王斌等同行的文章后,我突然觉得底气足了许多。

今天,当我捧着汇编成册的《初中语法教学探讨》时,我才深切的感受到,离开群众的人,永远是渺小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他才能站在浪尖上笑看世界!

三、模仿是低层次的,特色才是我们的追求。

在二次研讨已形成共识的时候,有教师问,那么语法怎么教呢?首先,我肯定这位教师敢于发问的精神,比起那些“腼腆”的教师他勇气可嘉。但我真的有点同情这样的教师,为什么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要现成的东西呢?是懒惰,还是无能呢?况且,别人研究探讨出的方法就一定适合你吗?

一个负责的教师,在认准了一件事后就应当去学习理论,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天地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否则,我真的很难想象他的“语法教学观”能坚持多久,他何时能够成熟!

一个因模仿而成名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明星,因为他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一个失去了自我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带给学生什么呢?

四、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邢老师在研讨会上说,教育不能走极端,别人热捧的问题我们要冷思考,别人冷落的问题我们要热思考,这样你才不会偏离航道。

通过对语法教学的研讨,我猛然发现,这个表面看似是语法要不要教,怎样教的问题,实际上是个教育理念的问题。

不教语法,淡化语法的三个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没有一颗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心!

不是吗?如果你有了这颗心你会不去研究中考说明,研究中考试卷吗?有了这颗心你会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吗?有了这颗心你会只教学不思考吗?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用眼去看,更要用心去看,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以上几点,是今天参加第三次语法教学研讨后的思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如有可取之处,也不枉我费时费力,在此谢了!

 

江宁区陆郎中学

20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