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苦海微澜>>阅览文章

谈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发表日期:2008/1/4 8:20:02 作者:无

就《山市》媒体导入

谈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名师研修班    汪方海

最近,特级教师邢大华老师组织我们名师班学员对上元中学殷小娟老师的《〈山市〉教后记》进行了研讨,在充分肯定其先进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的同时,与会学员又诚恳地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也就她的媒体导入谈了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见解。现整理如下。

《〈山市〉教后记》中说,导入是用南极帝企鹅、地球玉照、惊艳的闪电这些美丽的奇景(视频)来抓人眼球带人进入情境,然后询问学生古代人是如何记录自己所看见的奇景的,从而导入课文。学生对此导入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好,吸引人的眼球;有的说不好,扯得太远了,内容与课文无关,用时较多,喧宾夺主。

对她的导入的恰当与否我暂且不作评判,先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影响教学效果。

那么,多媒体的应用怎样才算是恰当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具有教学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如果只是为了课有“新意”,能够体现自己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勉强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上,把本属于小黑板、幻灯片的内容都制作成计算机课件,使得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或做练习,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多媒体是失败的。

多媒体教学必要性的具体体现:

  1、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多种感官,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山中访友》一课,内容多为比喻和拟人,虽然已经比较形象,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很难让他通过文字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如果在这之前通过十几幅精美的大自然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来欣赏一下,那么效果将是非常明显的。去年我在南京市开公开课时用的就是这种导入,效果非常好,学生看了图片后,很自然的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很自然的就领悟了本文的写作目的——赞美大自然,号召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2、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它的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初二课文《世间最美丽的坟墓》要解决的重点是对美的认识。美有两层含义:外在美和内在美,只有两种美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美。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对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仅凭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重点也成了难点。因此,设计课件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其貌不扬的托尔斯泰的巨大的文学成就,然后通过图片的展示,将历史上豪华的规模宏大的秦皇陵、埃及法老陵和托尔斯泰大树环抱的长方形坟堆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理解美的真正含义。

  3、展示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真实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而通过多媒体则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在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我对学生说,我们先一道来学习课文,然老师给同学们提供苏州园林的真实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给大家当一次导游,领着我们一道来欣赏园林艺术的具体体现。听了我的话,学生们听课、看书都非常认真。后面我所提供的几幅苏州园林的图片能够引起怎样的轰动,你自然可以想象了。

    二、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关系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手段、方法。

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进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

如果把多媒体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来,教师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虽然非常有趣,但却是华而不实,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要适量

多媒体呈现的容量大,这就容易加大课堂练习,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是改“人灌”为“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通过以上的理论结合实际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老师的媒体导入不符合以上的任何一条,用她的学生的话说:扯得太远了,内容与课文无关,用时较多,喧宾夺主。因此,她的新奇导入是失败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最好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画蛇添足”。

 

 

二〇〇七年五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