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恋魏书生
发表日期:2008/6/18 15:33:06 作者:无
——一节语文公开课后的思考
2008年6月13日,我在江宁区一所名校开了一节公开课,整个课堂十分沉闷……
几天来,心里一直很郁闷,名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我的想象相差也太大了——初二即将毕业竟然不知道小说的情节结构,不知道如何概述一篇文章的大意!
然而,更让我郁闷的事还在后面!
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如果有人落水了,你救吗?
在众多不救的声音中,我请起了一位前座的学生。
“为什么不救?”
“我不会游泳!”
“假如你是游泳健将呢?”
“不救!”
“为什么?”
“我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果是你熟悉的人呢?
“不救!”
“为什么?”
“我救他,别人还以为是我推下去的呢!”
“如果是为你洗衣服而不小心滑落水中的母亲呢?”
“不救!”
“为什么?”
“如果我救晚了,人家会责备我!”
如此干脆,我愕然!
准初三学生了,他们怎么了?我郁闷!
这几天中考,上网间无意发现了有关魏书生的一段往事,读后,心情终于舒畅多了。现摘录如下。
1978 年 2 月,魏书生到盘山县三中教语文课,当班主任。
有一次,魏书生讲一篇课文,照例在解题、释词、朗读课文后进行课文分析,分析到得意之处,他正神采飞扬地讲述着——啊 ! 怎么有人打呼噜 ? 他放下书本有点生气地看着睡得正香的学生,再一看,打瞌睡的还不少……我讲得这么精彩,你们怎么倒睡着了 ? 魏书生感到莫名的一阵失落,他索性停下课,向一个打瞌睡的学生提了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叫做中心思想 ? 请你说说。”“不知道,老师从没讲过。”全班大笑。“什么叫写作手法 ? 请你说说。”“是不是比喻什么的呀 ? ”全班又大笑起来。他又点名叫起没有睡觉的学生:“你懂什么叫中心思想吗 ? ”“懂,中心思想就是说明人物机智勇敢。”他的心发凉了,他感到了孩子们无知的可怜,他灵机一动,干脆把这半节课当做调查课。“请同学们拿张纸出来,把自己住的街道、居委会、门牌号码、爸爸妈妈的名字写下来,字迹不许潦草,认真写完了交上来。”一下子大家来劲了,这还不容易 ? 一下子就有人交了,但还有不少学生在交头接耳。原来,爸爸妈妈的名字把他们难住了:“俺爸的名字真难写 ! ”
魏书生进一步调查学生。问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少挨打呗 ! ”“不读书咋办 ? ”“为老师‘扛活”。当他讲到要好好读书上大学时,竟引起哄堂大笑,“我们要能读大学,那要重点中学干啥 ? ”“老师,您就别使我们开心了 ! …‘老师,我听说读书多了,会倒霉的 ! ”
魏书生这才领悟到,原来自己从事的是无效劳动,这种劳动量越大,有效率反而越低。教案备得再好,学生没听进去等于没教,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自己认为讲得好的课,领导老师认为讲得好的课,学生不一定认为讲得好,或者根本认为讲得不好。只有学生听得懂、喜欢学、学得会的课才是真正的有实效的课。那么,目前的教学法甚至整个教学理论、教学思想就非从根本上改变不可 !
魏书生从此开始琢磨教学改革 ! 他一边读书、写作,一边进行教改实践,他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决心打破常规走出误区。有一次上完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全傻了:“魏书生这是怎么啦 ? 这样上课……”“乱糟糟的,像上课吗 ? ”“也没分段,教学任务完成了吗 ? ”
有一位老师心情复杂地说:“魏书生这人的确好,成天和学生泡在一起,连办公桌也搬到班上去了,只是他埋头搞自己的,从不集体备课 ! 这篇课文怎么上,我们跟他提了很多建议,他没照着办。”
评课会快结束时,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平静地说:“我不代表教研室,只谈谈个人看法。现在咱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定了下来,经济需要改革,教育、语文教学当然也需要改革,这一点大家比我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讲,书生的教法体现了改革的勇气。要知道这个初二 (7) 班水平差,讲深了,他们接受不了。书生教了一个成绩较好的班,他没有在那个班上公开课。这本身也是一种改革 ! 我个人也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过去一直按传统套子走路,现在看来不行了。”
支持魏书生改革的是县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孔祥忠。魏书生是他发现的,这上公开课的任务也是他给的。
要进行彻底的改革,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使学生德、智、体都得到发展,这是每一个教育家奋斗的目标。魏书生认为整体地发展学生的德智体肯定比单纯抓德育效果好。作为班主任的魏书生便把自己班下午后两节课的时间做了新的安排,从周一到周日,依次安排为: 1 .讨论思想动态; 2 .画画; 3 .游戏; 4 .竞赛; 5 .唱歌; 6 .作文; 7 .郊游或到社会做好事。这七项课程对于正在成长和发育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喜爱,又多么需要啊 !
可是,正当他带着学生唱歌、寻春、种地、画画、游戏、做好事的时候,一位又一位的家长上学校找魏老师来了——他们要给孩子转学。那时校外议论纷纷:三中那个叫魏书生的哪是教书呀 ? 成天带着学生胡闹,自己也才初中毕业嘛 !
是啊 ! 要不是此时盘山县的一项统考活动,他班上的学生不知要转走多少。 1979 年 5 月,盘山县教育局要组织全县各初三年级进行一次语文知识竞赛。魏书生带的初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这一次比赛。比赛结果,在 59个参赛单位中,他们名列第七 ! 这可是出人意料的显赫名次,在当时的盘山县不啻为一个爆炸性新闻。学校是第三世界,年级低了一个档次,类别是个普通班,竟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初二 (7) 班欢腾了 ! 社会上的舆论也马上转了风向:看不出魏老师还有点道道。魏书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新闻人物。前几天的悲剧立即也变成了喜剧:许多外校的学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三中来了,要求转到魏老师的班上读书。这次竞赛的第七名,成了魏书生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许可证 ! 从此,他对教育教学改革更坚定了信心。他从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中吸取养料,用他的哲学头脑,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我的那堂课就是魏书生当年那堂课的再现,所以我郁闷!我郁闷的是那些学生的未来!
我的那堂课就是魏书生当年那堂课的再现,所以我不郁闷!我不郁闷的是我可爱的学生!
我不是那个班的教师,也不是那个学校的教师,更没有一丝一毫的能力去影响该校,一切的改变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以及正改造着这些学生的人们的惊觉!
让我们一道“怀恋魏书生”吧!
也许,一个转身便有了希望!
是学生的希望!
是学校的希望!
是我们江宁教育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