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情商
发表日期:2008/3/6 14:06:31 作者:无
情商,特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的高低,是为人的涵养。它的内涵很丰富,例如:同情心、情感表达能力、自控力、独立性、理解他人,是否能承受压力,坚持不懈自我激励等。情商在某种意义上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中国传统的人之初教育,似乎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一切唯成绩至上,只要学习好,那就一好百好,使得学生普遍出现冷漠、孤僻、自私的情感特征,情感发育严重不足。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那天办公室里石顺翠老师和她们学生家长的一段对话。这位家长可谓是中国传统家长的典范了,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甚至是不以牺牲自己利益为代价,只为孩子能考出个好成绩,考上个理想大学。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孩子对母亲所做的一切视而不见,一点感激的心都没有,甚至说出:“活该,是你愿意这样做的,我又没有让你做”这样的话。听了这样的话,谁能不痛心呢?痛定思痛之后,我们不妨考虑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难道真的是这位学生没有良心吗?不,答案是否定的。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位家长从小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情商教育。
人之初的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应该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和能力,这样才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前不久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个6岁小女孩在父母煤气中毒的情况下,不慌不忙地按照急救措施将父母从危境中抢救出来,她的具体措施是先将门窗打开通风,然后关闭煤气阀门,最后再以最快的速度拔打“110”急救电话。这步骤可以说是科学合理天衣无缝的,如果因着急而使其中一个环节稍微出现差错就有可能让父母命丧黄泉。她之所以能够如此机智从容,在于她的父母及幼儿园教师常常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如何独立地面对危险,鼓励他们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
现在许多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偶尔跟父母、同学拌嘴就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据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我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经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自杀。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浙江一高中生考试成绩有所下降,又因为打碎玻璃赔了10元钱而自杀。顺德一个初三学生借了同学一台游戏机,爸爸把游戏机藏起来,妈妈说明天还,夜里这个孩子上吊自杀,遗书写道:“你们把我逼上绝路”。前不久,我班一名学生因学费问题与父母发生冲突,就毅然离家出走不来上学。
这些让父母和教师痛心的事,从根本上分析是因为孩子们情商太低,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都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再加之父母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内容,结果,许多人身上都存在着自私、任性、脆弱、独立、精神差、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因而才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屡屡发生。
美国爱家协会的开拓者杜布森博士认为,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是关系他一生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的事。如果只重视智育发展,仅仅有学问而没修养,长大后会给亲人和社会带来伤害,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不能没有你——情商教育。让我们在发展学生的智育时更应该关注情商教育,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汪方海 转载
二〇〇八年三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