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去故宫玩
发表日期:2009/11/29 15:31:24 作者:无
网上读到一封“家书”,说起来有些让人伤感。信是一位在京打工的外地人写的,信上说,孩子啊,北京的故宫等众多名胜要涨价了,原本计划让你2005年暑期来京参观,看样子这个计划实现不了啦,太贵啦!孩子啊,你就安心在家放牛、学习吧,长大了,有钱了再来逛故宫、北海、长城……也不迟。
看到这封家书,我有些难过,因为我曾经也是外地的穷孩子。但我又立即想起1995年我带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小记者”参观故宫的情景。当时学生票可能是10元钱(或5元钱),我们计划让孩子们在故宫游玩二个小时,然后再参观景山或北海公园,让我惊讶的是,几乎90%的孩子都是从故宫前门一溜小跑,半个小时就参观完成,我问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什么不多看看,这可是全世界游客向往的地方啊,小朋友回答我:“不好玩!”
天哪,现在想起来真是精辟啊:故宫——不好玩!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小男孩说皇帝没穿衣服一样,童言无忌,却直杀所有成人的眼球!哪有“成人”敢说参观故宫没意思,那只能证明他“不懂文化”。
我站在那位小朋友一边,大喊一声:故宫不好玩,孩子们,别去故宫玩!这与票价贵贱无关。
一、你不妨对参观故宫的孩子们做一个调查,参观故宫后,他看到了什么?我敢肯定,他们对“宏大叙事”性的建筑群不会崇敬或惊叹,他们会觉得,这是当然的存在,他们意识不到它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及艺术价值、技术价值等等。他们对故宫中的收藏品除了对钟表馆有些兴趣外(可惜钟表馆要另收费,许多孩子根本看不见),对故宫皇家用品罈罈罐罐一丁点兴致也不会有,那些物品除了为少极数的陶瓷鉴定专家(收藏家)们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有几个老百姓知道它的历史内涵、技术含量呢?由此可见,故宫对孩子们心灵、情感、知识方面的价值几乎为零!
如果有人说,看了一遍故宫会产生多一些的爱国情感,我说就这个家伙痴人说梦。看了古代封建皇族住的房子及用品,就产生了爱国情感,有什么证据?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调查研究的结果,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对青少年大脑“脑电图”分析的结果?我们文化界对“爱国主义教育”是想当然的教育,就像家长们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以及长的越胖越白越有福气的教子观、育子观一样,想当然,无科学依据!
二、故宫,当年是封建王朝对人民蔑视与侵犯的总体象征!故宫原名紫禁城,墙上涂着红得发紫的颜色,四周高墙环绕,四角配以雕堡一样的“角楼”,外围再深挖一条护城河,使“故宫”变成一座独立的城中之城,“禁”的实质意义在于禁止百姓进入,人民与狗不得入内。这一“禁城”同时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禁止人民,囚禁人民言论与思想自由的堡垒,一切决策(圣旨)与腐败都由此生发,另一“禁”的意义是自我囚禁。他们在剥夺全国人民的言论权,自由权、土地权的同时,也同时剥夺了自己的自由权。紫禁城最终被革命党人攻破并成为国家公产就是最好的证明。末代皇帝溥仪被剥夺了独裁皇权,最终被“改造”成自由公民,获取了精神上、人格上的自由。
故宫的立体建筑部分没有树,是为了安全还是希望生活的更“阳光”?
紫禁城里的男性服务人员一律阉割,变成“太监”,以防止他们对皇帝的女人们非礼。紫禁城里的用品由各地官窑生产,而且是定量生产,“绝版”生产,不能进宫的一律毁损!现在江西景德镇官窑遗址里发掘了大量陶瓷碎片,都是当时不合格的皇家用品。皇家不用的东西也决不让平民百姓享用!皇家在生活用品上也要享有至高无上、独此一家一品的尊严。
紫禁城里的皇位只传给皇家血统后人,无论是婴孩还是智障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家血脉。
就是这么个弹丸紫禁城,享尽了中华大地山呼万岁与春秋荣华,然而,最终敌不住洋炮洋枪,弃城逃往山西,陕西,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腐朽腐败的王朝已经消失,落下一片红黄色的“完美”的躯壳让无数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
它仅仅是一片建筑,一片不符合现代人居住的貌似伟岸辉煌的建筑而已!人类的建筑除了纪念性建筑,都应该是供人类使用和居住的,故宫现在也就仅有博物馆的功能了,而博物馆中的一切杂什真的都是“国宝”吗?真的体现中华文明、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吗?在我的眼里,他们过去是废物,现在是废物,将来也是废物,故宫的代名词就是“废物”,它像奥什维辛集中营一样,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千年噩梦最集中的地方,未成年的孩子不可进入故宫,因为它太萧杀人性了,太没有情趣了,太不好玩了!
还有一日五游中的“长城”、“十三陵”,都是未成年少儿不宜前往游览的地方。孩子们的“文化心力”感受不到长城的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最根本的问题是:秦长城卫护了秦朝江山吗?明长城不又被清人铁蹄踏破?一个民族的长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智慧与民心,有成语叫“众志成城”,既然如此,漫漫长城又有什么壮观呢?一堵泥石长墙又能抵挡住什么?
把明代帝王陵寝作为北京游览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一种旅游文化的巨大误导!
为故去的人所设计的地下宫殿建筑充满阴森与幽暗,无数的活人们在导游们蛊惑下鱼贯入墓,或观棺柩,或观“殉品”,这能在心理上产生生命的愉悦还是一种隐隐的萧杀?特别是对青少年!
孩子们,可以去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可以去科技馆参观科技成果,可以到动物园认识动物朋友……
我们的文化界最大的误导就是对“国宝”“家宝”的文化误导!
我们把许多象征腐朽、没落的或无真正历史文化及现实价值的东西视为国宝,而把我们民族真正昂扬的精神气概忽略不见。
例如:一家国有公司竟然花数千万人民币购回圆明物几件牛头狗面,而故宫也投资上千万购得一件书法文物。
这一切都在证明:中国人民有实力收回属于中华文化的国宝!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国人民有“面子”啦!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价值吗?这是在替慈禧挣面子,还是在替今人挣“面子”?
我们文化精神的误导已陷入不可救药的地步?
我们把蔑视人性的、承载腐朽观念的古代建筑说成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功伟绩大加称扬,而不从精神上、文化上鞭笞那种荒唐的作为!
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文化旅游、文化倡导与文化价值指向,不要让一代青少年迷茫在传统文化的迷雾之中。
我要劝说所有的中国少年: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快乐的游戏吧,那些沉重的历史等我们长大了,就会有理性的目光来审视、认识、反思!
我们要面向生活,面向未来、面向阳光,孩子们,别去故宫那些鬼地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