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对得起自己买的书的人
发表日期:2009/11/15 22:25:43 作者:无
今天送书稿到
袁枚曾留下一句名言“书非借而不能读也”,此言极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己买的书就是没什么心情或者耐心把它看完,所以我猜想,很多人为什么喜欢借书的原因大概也就是因为可以督促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把某本书看完吧。因为,人一旦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耐心和坚持就出来了。如果觉得好看或者觉得特别有意义才去买下来,否则很容易出现买下来不看或者买后才发现后悔。因此,当初听他讲这故事的时候,也只是把它当作故事而已。认为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是一个肯读书有学问的人。
今天,看着手中泛黄的发票,看着两张装满了多年购买的书的六门书橱,看着整齐排放着他自己发表出版的书籍的两门书橱时,我有了新的感悟:他是用自己的血汗钱来逼迫自己读书,他是用自己成才的诀窍来激励我们认真读书;他是用自己成功的事实教育我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和别人较真。他,用心良苦!
去的时候,他是从厨房里出来的,围着围裙,正在理菜。他从窗户里看到我来时,便来为我开门,没来及解下,于是便围着围裙与我交流。当聊到绩效工资,聊到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时,他慷慨陈词。望着眼前的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据说,温总理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
这种空洞的回答没有让钱老和总理满意。
我自然也无法给出让总理满意的回答。但是,从70勤耕耘,壮心仍不已的
我已经开始去做这样的人,并且一定会坚持做下去。因为,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汪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