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梗
发表日期:2010/3/24 15:06:03 作者:无
初冬的晚上,儿子学习倦了,我们去散步。
他正念高三,时间对他,真可谓“一刻值于金”。从校到家,车程一个多钟头,早在高一、高二,很多家长就在校旁租房。像他这样早出晚归的“走读生”,在全校屈指可数。
于心不忍的时候,也假惺惺地表示要租房子。儿子的回答是:“我拿赶车当休息呢。读书更讲究的是定力和效率。再说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你都这么老了,不还在学吗——自己跑出来的成绩,含金量才高啊。”
在题为《谈幸福》的习作中,儿子写道:“万家灯火次第亮起的黄昏时刻,站在颠簸摇晃的公共汽车上,我很累。此刻,很多同学已在父母的围拥之下,享受可口的饭菜了。和他们相比,我是辛苦的,可是,想到爸爸可以因此安心工作,母亲可以因此沉浸在她热爱的阅读、写作、教学、思考中,我就无法不感到自豪。因为我知道,我已长大,作为堂堂男子汉,用行动回报亲人了——而自豪感,是可以消解疲劳,为奋斗凭添动力的。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在我们母子看来:高考固然重要;日复一只,自强不息,去搏得成绩的三年奔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更具意义,更需坚韧、执着和责任感,更能练就成熟、刚毅和自信力的艰苦考试呢?
作为教师,我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
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时刻不敢忘记。
第一,身心健康;
第二,正直善良;
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
在我们母子的观念里,成绩优秀,仅列第四。如此排列,并非轻视考试,恰是因为我们深刻地知道,什么才是取得佳绩的正途。我们以为,具备了前三条,在学习上,孩子自会取得天赋赠与他的最大成就;即便成绩一般,也能在学术之外的领域独当一面,拥有幸福人生。如果前三条欠缺任意一项,学习很难达到应有的高度,即便成绩幸而优秀,作为身心、人格、能力有缺陷的人,是否可以拥有广阔的前途和快乐的人生。也很值得怀疑。
边走边聊——我说我的学生和网友。他说他的老师和同学。“再忙,每天都作倾心之谈”,这是我们的母子境界。
寂静中,对面传来小孩的哭泣。儿子一听就笑了:“顽梗!典型的欠揍型——我小时候这样哭过吗?”
“没有——绝对没有。刚出生不久,在确信你没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我对你的哭泣就不予理睬了,于是你不再无理取闹。四、五个月的时候,刚刚能坐,你父亲经常出差一个多月,要做饭了,我把你用被子一拥,你拿着摇鼓、皮娃娃之类,玩得好着呢。隔壁阿姨瞧着不忍心,还帮我抱你呢。这样做的结果是,婴儿期的你,就在懂得服从的同时,拥有了不依不傍、自寻其乐的能力。一方面,你比别人温顺懂事,一方面,你比别人坚强独立。一旦具备了这样的意志品质,对付人生困难,就好比手执利斧上山砍柴。不像很多小朋友,都读中学了,精神还没有断奶,一方面讨厌父母的唠叨,一方面离不开父母的过分呵护。”
“昂——昂——昂——”哭声更加放肆,大约开始打滚了。夹杂其间的,是母亲的哀求和父亲的吼叫。
“是昨日的娇纵!——否则他不会这么顽梗。应该打八次!”儿子又说——我放声大笑,如果洛克在,必定这样建议!
他写道:“如果使过眼色或者吩咐过之后,还没有任何效力。那是任何鞭打都不能顾惜的,除非从此以后,你有意服从你的儿子去过日子。我认识一位细心和蔼的母亲,有一次遇到这么一个机遇,她的小女儿刚从保姆那里回家,为了一点最容易、最无关紧要的事情,要她服从,她在那天早上一连将她打了八次,才算克服了她的倔强的气焰。假如她早一点松手,打到第七次便不再打了,她便从此把孩子毁了。她的不彻底的打法,徒然足以增长她的傲气,使得日后极难矫正过来。但是她聪敏地坚持下去了,坚持到女儿的心理被屈服,意志变顺从,即坚持到这种惩罚与责打的唯一目的的实现。她在第一次的机会中,便在女儿的心目中彻底地树立了威信,从此以后,无论什么事情,她的女儿就没有不立即服从的了。这是这位母亲鞭笞她女儿的第一次,我相信也是最后一次。”
那次关于教育的谈话是这样结束的:“妈妈,以后我有了孩子,启蒙就交给你吧。我们不懂。”
“这是不可能的,该是父母尽到的责任,无人可以代替。而且,我教育你,就是在教你怎样教子。其实你已经懂了,儿子。”
“只带到小学毕业,不行吗?”
“也不行。”
“她不一定懂,你教教她吧!”
“哈哈哈哈……这容易。掏钱!买书!——专门记录我们母子谈话的!”
苏大师说:“我们要有这样的责任感,面对小孩子,时刻想到他们是未来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