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苦海微澜>>阅览文章

用班主任的眼光看《细节决定成败》

发表日期:2012/3/8 20:58:01 作者:admin

最近,用了三天时间读完了《细节决定成败》上下册,颇有感触。以下便是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眼光阅读时所做的笔记与反思。呈现如下,以供批评指正。

笔记与反思

2003年年底,温家宝总理为解决拖欠民工工资的事下到基层,他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班级管理中的小事也可套用此话。

 

孙中山先生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有人说不做大官怎做大事?古语云: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周恩来总理说:关照小事,成就大事。对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班级管理中,杀鸡须用牛刀,只有花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

 

班主任的大量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把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见得有什么成就,但是一旦做不好、做坏了,就会影响班级正常教学,甚至把学校的大事给弄垮。很多时候班级发生的事就是小事,但小事成堆了,影响就不小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级中的各种小问题其实就是班级管理中的小蚁穴。

 

100-1=99还是等于0

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长城也不是一个人垒成的。浮躁的班主任干不长,只有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成长的硬道理。班级的发展要求班主任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素质。班级的发展还要靠每一个任课教师素质的提高,要靠每一个学生素质的提高。

 

人的心态决定人的命运,班主任的心态、学生的心态决定着班级的命运。如果我们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能够从被动心态转变为主动心态,把遵纪、敬业、爱班当成自己的使命,那么我们的班级才能获得大发展。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我现在迈出的是一小步,但在人类历史上却是一大步!”套用他的话:如果班级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一小步,整个班级的素质将提高一大步。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的班主任不缺乏聪明才智,缺的是对“精细”的执着。李素丽说: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班级竞争的优势归根结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法规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加两方面的内容:法规实施细则,法规实施情况检查细则。

 

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如果你热爱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班主任何尝不是。

 

创新存在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你只有去做了,才可能发现。

很多人当班主任是为了干出点名堂,而我则是努力避免学生多走弯路。幸福的班主任大抵相似,都是爱学生的人;痛苦的班主任则千差万别。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培养素质。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爱因斯坦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来的就是教育。一句话,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我要努力用自己的工作证明:好运气不如好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做班主任就应当用搞艺术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成一件艺术品,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刻。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才能经得起人们细心地观赏、品味。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员工上下班自觉靠右行)

 

精细化的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标准和规范,就是对细节的量化,是重视细节、完善细节的最高表现。一个没有规则、没有标准的班级肯定是管理不到位的。

 

平淡方显真功夫:管理好的班级总是单调无味,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急早已被预见,并已经将它们化为例行作业了。(德鲁克)

 

在一段时间内,班主任工作要专注于一项工作,把它做足、做细,然后再明确一个新目标。班主任三境界:(不成熟)

第一境界:做一个对学校来说是合格的班主任。按部就班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境界:做一个有创意的班主任,展示自我。在基础工作上有创新。

第三境界:做一个学生热爱的班主任。用班主任服务的直接成本加大换取班级学生整体效率的提高。

 

班主任每天所做的事:

1、              总结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

2、              考虑明天应该做的主要工作

3、              看几篇教育文章(《教师报》《班主任之友》)

4、              2——3人日常交流。

5、              及时梳理并处理班级发生的事

班主任每周所做的事:

1、              召开一次班会

2、              关注班级的一项工作

3、              看完一本杂志

4、              周日检查作业情况

5、              听取值日班委的总结汇报

班主任每月所做的事:

1、              对班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总结

2、              对自己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总结

3、              读一本书

4、              到各班级走一走,学习经验

5、              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交流活动

6、              家访两三家

班主任期中期末后做的事:

1、              对班级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总

2、              表扬一批进步的人

3、              和所有退步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记录

班主任放假后要做的事:

1、              对半学期的工作得失进行总结

2、              约请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同学吃饭

3、              完成各项表彰

4、              写出总结性文章

5、              制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世人在行事中,大抵受两种情形之累:一种是畏而难之,故不敢做;一种是轻而易之,故不屑做。所以,渴望成功者多,而结缘成功者少。

 

细节是微小事物和情节,能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所以通过细节可以窥见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如果责任感缺位,就会不在乎细节,也看不到细节,更无法做好细节。而要把班级经营好,就得:把班级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班级上。

 

做事立足要低,做人境界要高;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记小。

不能因为是对手,就无视他们的优秀。要去看看别人的做法。

人格上不拘小节,做人要大气,不斤斤计较。但那些能够体现其内在联系和实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则不能不拘。关键环节的失误一定会带来整体上的破坏,甚至失败。

 

在稳定的班级里,任何一种新规则的出台,作为班主任不要成为规则的第一倡导者,而要成为规则的第一附和者,这是一种管理技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中国人素质差吗?为何到了别的国家就彬彬有礼呢?为何进了外国工厂就成绩突出呢?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中国人的素质在于唤醒。

 

自己做小事给学生看,捡垃圾、拖地、擦黑板等等,首先在心态上锻炼学生从小事做起,大大方方地做小事,把小事做好。

 

只有伟大的团队,没有英雄的个人。

班主任不需要每个环节都监督,重要的是每个环节都要有标准。

细节管理靠班主任去一一注意,事事盯住,显然是不现实的。靠什么?只能靠系统化、细化且可操作的规则去管理,做到制度规则、推行规则、落实规则。

管理规则应该力求细化。因为只有细化规则,学生才好执行,班干部才好操作。但这个规则应当是在旧有规则基础上逐渐细化,先完成最常用的规则。

 

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问题出在岗位,答案藏在流程;学生违反流程,岗位培训缺位;反复训练无效,班级文化之过。

班级管理,布置不等于完成。自行车不能自行排放就是落实不到位。

华为任正非强调对待规则需要“僵化、优化、固化”,主张张扬个性应在职责和岗位标准范围内。

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放纵、放肆。用心以善,管理从严。处理班级问题不必上场便“亮剑”,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发言。

批评学生不要一批到底,尽量采用“三明治式”,即两端表扬夹着一个小批评,因为抵制批评是人的本能。

 

班主任要下情上达,引导正确决策,要上情下达,指导班级工作。

劝人不过三,过三自取其辱。劝人不是顶,是为了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协调工作。嗓门大不等于有说服力。

 “浴缸管理”的意思是把一些事情完全敞开,让更多人知道,像把金鱼放在鱼缸里一样。

 

写论文不一定要发表,但每年选一个课题,从年头做到年尾,不断搜集资料、整理案例、借鉴一些别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365天下来,一个小问题自然就思考得比较明白,比别人透彻。

 

中国是个极为在意人际关系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明显缺乏互信的社会。班级管理要一步步做细做实,不可能一下子来个大的飞跃,一口吃个大胖子。班主任的成功源于将寻常的事情做得不寻常的好。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很难改变或改造,但一个人的行为是可以靠强力来扭转的,我们可以通过改造行为的方式来达到改造思维的目的。这种行为的改造有时候是强制性的。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又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作品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可是他们一旦养成一种习惯,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被接受了。这些无非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美好的班级绝对不是不容纳差生(成绩差、行为习惯差)的班级,绝对不是对一部分人来讲是天堂,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讲是地狱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家”。班主任应该对任何学生不怀恶意,对一切学生宽大仁爱。

学习问题:厌学、注意力、学业困难、自信心、偏科、不交作业

行为问题:暴力、称王称霸、顶撞、起哄、恶作剧、吸烟酗酒、说话

心理问题:代沟、孤独、情感困惑、迷恋网络、自残、自杀倾向

 

对于大的环境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在我们的小环境下,尽可能地按规则去做事,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就像我现在,学校我管不了,但是班级我能完全掌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当首先改变自己的小环境,把内部的规则意识迅速建立起来,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外部规则的变化。

 

如果一个班主任“吃饭有人找,睡觉有人喊,走路有人拦”,那么肯定是职责错位,以及不懂得授权。

班主任的权力是什么?是分配学生权力的权力,是监督学生权力的权力。

 

开天辟地、凤凰涅槃是创新,但更多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细节是创新之源,要想创新,就必须明白细节的重要新,明白持续改善的道理。

 

良心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中国文化的传统是重整体而不重细节,重模糊管理而轻系统管理。

 

一个人对学校的贡献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实实在在地做了什么。

 

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都勇于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我们的班级就会越来越好,学校也会变得越来越强。我没有能耐教导别人,只是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很多错话,但绝对没有一句假话。

汪方海

二〇一二年三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