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学科之窗>>化学之窗>>阅览文章

【原】活动5

发表日期:2020/5/22 13:44:31 作者:丁希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化学教研组活动5

时间:5.12

地点:办公室、研讨室

参加人员:丁希明、余静

内容: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Tencent Files\852551952\Image\Group2\PZ\~R\PZ~RJ{`02J$3R~[P5@N`]]T.jpg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Tencent Files\852551952\FileRecv\MobileFile\IMG_20200514_164619.jpg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Tencent Files\852551952\FileRecv\MobileFile\IMG_20200514_164626.jpg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Tencent Files\852551952\FileRecv\MobileFile\IMG_20200514_164631.jpg

研讨:三位老师,都通过复习课的实验,导入,激趣,将旧实验新做,或把新授时的验证性实验变换为探究性实验,去掉标签的检测。南京市扬子第一中学的陈海燕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复分解反应》的复习课,这节课她的课堂设计非常巧妙,从四个方面回顾复分解反应的所有学业评价的考点内容,主线清晰。首先从定性的宏观实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帮助证明酸碱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接着借助传感器从定量角度测定酸碱中和的pH变化曲线,在曲线的分析上统领了所有常见的考查方式,包括曲线上任意点包含的溶质和离子、曲线上的信息如何体现酸碱确实发生反应,包括利用图像进行酸碱盐的化学计算,以图像为圆心辐射了围绕着酸碱的所有评价内容,真正的展示了复习课的“经典”。第三个角度从复分解反应的表达方式,即对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并通过化学方程式及微观粒子的反应来巩固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从而再探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南京市化学在中考试卷上都会体现对离子共存问题的考察,实际是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的延伸。

陶玲老师的《神奇“碳”世界》以及邓衍民老师的《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课堂设计都很新颖。尤其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综合探究,由易到难的课堂设计能够满足课堂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设计实验鉴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出发,充分打开学生的实验思维,再到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鉴别,逐渐加深实验设计的难度,最后是定量角度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将初中化学涉及到所有的有关钠盐和碱的考察内容都串联起来,形散神不散,整体课堂设计非常新颖独特,这节课不仅对学生有深刻的启发,对于教师在后续的复习课中也提供了“整合”的思路。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Tencent Files\852551952\FileRecv\MobileFile\IMG_20200514_165554.jpg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Tencent Files\852551952\FileRecv\MobileFile\IMG_20200514_165600.jpg

D:\用户目录\我的文档\Tencent Files\852551952\FileRecv\MobileFile\IMG_20200514_165600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