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教研>>阅览文章

物理教研组活动3

发表日期:2020/6/30 14:26:26 作者:汪勇

物理教研组活动3

6.28上午,物理组汪勇老师在初二(1)班开设了一节研讨课,课题为八章第浮力

本节课是苏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前几节所学基础上综合应用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研究浮力产生原因及大小,本节内容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其中学习的阿基米德原理,为下一节物体的浮与沉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脑经急转弯引入新课,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个乒乓球,在不接触玻璃杯的情况下如何将乒乓球拿出?设计目的:以趣味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课堂。认识浮力环节,教师展示将乒乓球,易拉罐和铝块放入水中通过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和易拉罐浮在水面的情况并用手按压乒乓球和易拉罐,从而感受浮力。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浮力的概念: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方向竖直向上。继而提出问题: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如铝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联系通过乒乓球和易拉罐得出的初步结论,从而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弹簧测力计验证铝块是否受到浮力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得出归纳总结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方向:竖直向上设计目的: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加以感受和验证,建立浮力的概念,更容易掌握。同时通过直观感受打破学生的片面思维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更容易掌握物理知识。介绍阿基米德,让学生学习物理先哲的善于观察的能力,同时体现让学生了解物理史。


评课(根据评课录音写成文字)

主评人(陈海老师):

学生已经学过了弹力、重力、摩擦力,掌握了利用力的三要素来研究抽象的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还学会了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具体问题,再来学习浮力就有据可依在本节之前,学生还学习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了解了它们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就容易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多个探究活动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借助弹簧测力计这个基本的测量工具,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材把浮力的内容安排在力学板块的后面,体现出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方忠德老师点评:

亲切交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幽默,教学气氛轻松自然,力图使教学活动活泼,激起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耐心启发引导,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讲的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学效果一般,针对性练习题选择不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所以教学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强对学生的了解,从实际出发,进行有目的的复习训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多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