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教育经典之中有益的营养
发表日期:2011/8/7 14:17:36 作者:无
汲取教育经典之中有益的营养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体会
江宁区陆郎中学 薛修忠
苏霍姆林斯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大师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建议。今年暑期再读此文使我在思索:苏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对教师、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真理总是简单的。我得到的第一个词是:实在。就是这么实实在在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你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看不到才华的卖弄;你我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你我看不到晦涩的“学问”;你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丰富,但你我并不感觉纷杂而烦人。
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你我为自己很多的忙碌而无为低首沉思,你我教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年的书,你我有时对教育产生了厌倦,你我有时对孩子产生了厌倦,此时打开苏霍姆林斯基!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我会感觉到教育的幸福!会感受到教师在创造教育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得到丰富;你我会感受到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教者是那样的幸福与强大!
一、教师要用一生做教育——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书中有一个故事我记忆犹新: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点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了。他们坐在那里,屛心静气的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主了,课后有一位老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这就是阅读带来的终生备课。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总发现时间不够用,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一天时间很快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反思即是最好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也曾经是个孩子。”“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幸福的充实的精神生活。”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好的学生。其一,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身份上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避免了对学生的尊严的伤害,理性的剥夺,情感的侵蚀。教师所面临的工作,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说,就在于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就走进了教育的捷径;走进了人性,就走向了教育的成功。为了尊重学生的发展,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树立学生差异的理念,不能单纯的用教学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要用多种标尺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的发展,不要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不要出现“学生看到自己写满了两分的记分册,恳求的说:‘妈妈,咱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学校是监狱,教师是监管的印象。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容忍学生的不足,那么你就把每一个学生看做是天使,自己也就生活在了天堂。其二,有良好的学习和反思的习惯。一个教师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那么他永远得不到学生的信赖,永远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注重反思的教师对待学生发生的问题,首先考虑自己做错了没有,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到学生的身上,把学生都看称钉子,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只有锤子。这难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师要研究学困生——让学生阅读是最好的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困难生。因为我工作的环境这样的学生比较集中,长期在相对薄弱的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在大师这里也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诸多帮助。每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集体时,总会发现有个别学生与众不同,不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兴趣上都与集体格格不入,存在较大差异。尽管教师多次提醒,总是错误不断,学习从一开始就跟不上。探究其原因,正像书中所说的:造成较大差异的,首先来自于学生生活的背景即家庭的不幸,在我们这里做过统计,最差学生大多都来自单亲家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首先缺少家庭的温暖,生活中缺少乐趣,由于家庭造成的扭曲,他会对日常生活中和学校中的任何事件都不感兴趣,对做任何事情都会缺少自信,外在表现形式,要么沉默寡言游离于集体之外,要么过分的表现自己,有较强的攻击性,这是内心软弱的表现。面对这样的学生用常规是无济于事的,我认为首先要与他们做朋友,消除隔阂,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探究他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同情、尊重,处理这样的学生要在细节上、小事上下工夫,公开场合要留足面子,批评要尽量在私下进行。我以为这样效果很好,这样的学生会把教师当作依靠,充分的信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从事教师职业者必备的好书,不论是一名新任教师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能从中汲取营养,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会把教师这项平凡而又烦琐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