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为何终生未仕?
发表日期:2012/5/17 0:00:00 作者:汪方海
孟浩然(689 ~ 740),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他自幼读书练字,潜心写作。当时人们对他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诗特别称颂,连著名诗人王维咏后也极为赞赏。可以说当时孟浩然在朝野已经很有名气了,取得功名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这一切却因一首诗而功亏一篑,孟浩然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唐书》云:“孟浩然游京师,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诏出,问其诗。浩然自诵,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污我?’因放还。”可叹唐明皇枉为一代名君,竟然弄不懂诗歌的语言与现实的关系。
在古代,皇帝是“金口玉言”,他让孟浩然回归“南山”,谁还敢举荐他为官。更何况孟浩然经此一难,对取得功名是“万念俱灰”,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做官的念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