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偶得之一
发表日期:2013/12/17 21:09:22 作者:汪方海
《愚公移山》中有这么一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加增”之意,历来见仁见智。
有曰:乃增加之倒装。
有曰:加便是增,增便是加,同义复指。
有曰:加为衍文。
有曰:加大增高之意。
……
自1992年走上讲台,这个问题一直扰我至今。各中解说因证据乏力而难以令人信服。时隔六年,再带初三,研读文本,忽有顿悟:
先撇开加增的意思不谈。
加增的对象是什么?——山也!
山的原貌是什么?——方七百里,高万仞。
山的面积原来是方圆七百里,山的高度原来是万仞。现在要加增,那么加的应是面积——超过七百里,增的应是高度——超过万仞。
面积比原来大曰:“加大”;高度比原来高曰:“增高”。
回头再看,恍然大悟:“加增”乃照应开头“方七百里,高万仞”之词,意思就是“山的占地面积加大,山的高度增高”。
个人感悟:
很多时候,解铃还需系铃人,文本中的问题还需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舍弃文本,课外寻觅,往往是缘木求鱼。
汪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