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偶得之六
发表日期:2014/2/5 19:21:01 作者:汪方海
——《关雎》的喻意与分章问题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汉代至今,关于《关雎》的喻意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有四种说法:
1.“后妃之德”,“后妃求贤”
《毛序》曰:“《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毛诗正义》解释:《关雎》之篇,说后妃心之所乐,乐得此贤善之女,以配己之君子;心之所忧,忧在进举贤女,不自淫恣其色;又哀伤处窈窕悠闲之女未得升进,思得贤才之人与共事。君子劳神苦思,而无伤害善道之心,止是《关雎》诗篇之义也。
2.“思古刺今”
《诗本义》曰:《关雎》,周衰之作也。太史公曰:“周道缺而《关雎》作”,盖思古以刺今之诗也。
3.“君子思淑女也”
《诗志》曰只“窈窕淑女”二语已定,便极正大蕴藉,不必更加奉神灵、正纲纪等语。此谓君子思淑女也,若作宫人辗转反侧便无谓。“友”之字法所谓如宾如友,“友”字,宫人如何说得?即此可见诗非宫人作。
4.贺婚歌
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在周南,召南里,有几篇民间的结婚乐曲,和后代的‘撒帐词’等有些相同。《关雎》里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明是结婚时的歌曲。”余冠英《诗经选》于《关雎》篇后注说:“最后两章是设想和彼女结婚,琴瑟钟鼓的热闹是结婚时应有的事。”
那么,《关雎》到底是什么歌呢?
二.自古以来,《关雎》就有两种分章的方式。一种是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一种是每四句为一章,全诗共五章。
那么,到底哪一种分章法更合实际呢?
请看我绘制的百姓恋爱发展示意图:
我想,如果你是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那么这张图是不难看懂的,你也不会否认其真实性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第一个问题便有了答案: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子初恋的诗歌。
下面,我们来讨论有关《关雎》分章的问题。
我们去掉诗中的“比兴”部分,留下主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见淑女而生爱慕之心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勇敢向淑女表白真情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造拒后思考对策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想出“琴瑟友之“的讨好策略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想象策略成功后迎娶的景象
据此可知,将《关雎》分为五章比较切合青年男子恋爱的真实过程。
思考:
既然《关雎》是“风”,是咱老百姓创造的诗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去反观它呢?
汪方海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