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1/11/14 8:44:55 作者:无
扎根山乡四十载 桃李芬芳春满园
——记江宁区陆郎中学李柱福老师从教历程
李柱福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教学工作上。只要谈起他,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周围的群众无不交口称赞。几十年来,他勤于耕耘,乐于奉献,每一步足迹都包含着感人的故事。
一、 爱教育,把青春献给家乡教育事业。
李柱福老师是1973年5月毕业于江宁师范中师中文专业,9月被分配到当时的江宁县西宁小学任教。当时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师资缺乏,李老师服从学校分工,勇挑重担,一干就是十年,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出色,被李志明校长提拔为教务主任。1983年9月由于当时的陆郎中学缺教师,已经小有名气的李老师被调到陆郎中学任教,一直工作至今。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不论是行政工作还是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他从不叫苦叫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胸怀清志、乐守清贫。教学设备简陋,就自制教具。正是由于他的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他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口皆碑,学生都爱上他的课,爱和他交朋友。每次考试,他所带的班级都在同年级名列前茅。即使临近退休也是如此,2002年在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同时,所教初一(6)班语文,在全校期末统考中获得均分、优分率、合格率三个第一的好成绩。让年轻教师刮目相看。由于工作成绩显著,1994年被评为陆郎镇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当时江宁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平时李老师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读书、看报。工作中不争名不争利,修善品德、提升素质、为人师表,努力坚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他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心中时时不忘的是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如何做得尽可能好些、再好些让领导放心,因此他的工作始终坚持尽心尽责,从不马虎。大事、小事、分内的、分外的从不例外。如学校进行期中、期末统考时,教务处人手少,忙不过来,李老师就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帮助教务处分试卷,而且每次都准确无误。2002年,学校由于发展的需要(准备创建省示范初中),缺少图书管理员。学校安排他做图书管理员。他二话没说,积极服从学校的分工,勇挑重担。把图书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图书分类摆放整整齐齐,给师生创造一个舒心阅读环境。由于工作认真,来我校督导的领导对图书室各项工作都予以好评。特别是2008年首次江宁区办学校能评估检查组对我校检查时,称赞我校李老师管理的图书室是“全区唯一一家按高标准管理的图书室”。
二、爱学生,把爱心洒向每一个孩子。
李老师教学的成功,除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他关心帮助后进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后进生。每次考完试,不管是大考还是单元测验、课堂检测,李老师都把每个学生错的地方记下来,归纳成错题集,再针对性地选择一两道题,对他们进行个别讲解、辅导。多少年来,每天中午或下午,当其他的教师都陆陆续续离开学校,李老师总还要陪上这些后进生一段时间。成功者的背后总是有无数的汗水和艰辛。但李老师从没有后悔扎根在偏僻的乡村中学,从没有抱怨农村中学福利少,待遇低,他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他的学生,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三、爱奉献,细微之处现精神
2002年,由于学校创建省示范初中的需要,安排李老师专门从事图书管理,从教学一线到教辅人员,可能待遇上差了一点,但为了学校大局,他还是接下重担,工作上兢兢业业,面对全新的工作,已经五十多岁的李老师没有抱怨、没有退缩、更没有糊糊差事的想法,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图书管理中,他积极参加市级图书管理培训,于2002年获得南京市图书管理结业证书。临近退休的2008年,他毅然获得了江苏省图书管理结业证书。令许多年轻教师都自叹不如。2005年在创建省示范初中时,学校图书室进了一大批图书,图书经销商想通过请李老师吃饭等手段拉拢他,从而使一批盗版书乘虚而入。但李老师斩钉截铁、毅然回绝。为学校挽回不必要损失,同时他的高风亮节也让经销商唏嘘不已。由于工作井然有序,井井有条,学校的图书室管理做到了编排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布局整体化使我校的图书室管理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熟悉李柱福老师的人都知道,李老师爱笑,任何时候他都是面带淡定友善的微笑。尽管他师德优良,师艺精湛,成绩显著,但他从不以成绩自居,总是平易近人,对年轻教师关爱有加,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就是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工作。这正是细微之处现精神。
李柱福老师是“平凡”的,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贫苦的农村中学默默无闻地工作。李柱福老师又很“不平凡”,因为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李柱福老师四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安贫乐教,奉献青春和智慧,书写了无悔人生。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撰稿:潘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