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德之花开满校园”课程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14/11/17 13:18:13 作者:陶华胜
陆郎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让美德之花开满校园”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让美德之花开满校园”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理念:
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力量,勇气,自信等,都可称之为美德。
陆中师生将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实现“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品牌农村学校”的学校愿景,正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素质教育为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改革创新,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让陆中莘莘学子茁壮成长,为自己的阳光人生,增添力量,勇气,自信。
整个课程理念分为三个部分:美德之根—— “一个理念”(静心探索纯朴教育),“两个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规范和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三个目标”(让所有学生发展,让每位教师优秀,让学校成为品牌);美德之花——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培养为内容;美德之实——让陆中莘莘学子茁壮成长,为自己的阳光人生,增添力量,勇气,自信。
二、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有利于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校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以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管理上的高效率、教学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的优质特色学校。
三、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优化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整体认知,主动学习、健康生活、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纯朴积极向上”的个性风貌和品质。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4、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特色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自然结果。
四、开发原则
1、研究性原则:坚持民主、开放的原则,坚持动态和静态统一的原则,坚持统一要求和突出个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性、现实性和创新性、前瞻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知识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2、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实践,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素养都得到发展。
5、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五、课程框架
1、一个建设中心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把学校办成有特色、成品牌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始终坚持“一个理念”(静心探索纯朴教育),抓实“两个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规范和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突出“三个目标”(让所有学生发展,让每位教师优秀,让学校成为品牌),不断倡导“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领导作风,逐步形成了“敬业、务实、严谨、创新”的教风、“博学、精思、勤奋、向上”的学风和“文明、守纪、开拓、争先”的良好校风。
2、两个开发板块:
为落实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有计划开设校本课程,经学校研究、个人申请, 2013-2014学年我校安排下列校本课程:
(1)科学素养课程: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现代意识的培养;
(2)人文素养课程:以传统美德、民族文化为重点,体现民族素养的培育。
课程 类型 |
年级及 周课时 科目 |
七 |
八 |
九 |
课程实施说明 |
人文类 |
英语:英语口语 |
|
1 |
|
周荣清任课 |
硬笔书法 |
1 |
|
|
潘孝发任课 | |
合唱 |
1 |
1 |
|
燕鑫雨,以社团形式(初一周二、初二周四)实施课程 | |
花塘与大观园 |
1 |
|
|
汪方海任课 | |
德育:做人成才 德满校园 |
1 |
1 |
1 |
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实施课程 | |
德育:生命安全教育 |
1 |
1 |
1 |
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实施课程 | |
德育:让生命沐浴阳光 |
1 |
1 |
1 |
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实施课程 | |
|
|
|
|
| |
|
|
|
|
| |
科学类 |
数学与生活 |
1 |
1 |
1 |
数学老师实施课程 |
物理与生活 |
|
1 |
1 |
物理老师实施课程 | |
化学与生活 |
|
|
1 |
化学老师实施课程 | |
生物:茶叶栽培和炒作 |
1 |
|
|
潘孝发任课 | |
科技制作与制作 |
|
1 |
|
余静,以社团形式实施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体艺类 |
三门球 |
|
1 |
|
金长华,以社团形式实施课程 |
篮球 |
|
1 |
|
黄磊,以社团形式实施课程 | |
|
|
|
|
| |
|
|
|
|
|
六、校本课程管理、实施、评价
1、课程组织管理: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4)教师撰写校本课程纲要。纲要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评价等。
(5)校本课程审议。
2、课程实施:
(1)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校本课程理论培训,二是教师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方式以讲座、研讨为主。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2)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议。组织教师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校本课程评审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3)撰写《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让教师编教材,而主要是撰写《课程纲要》,它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①自编教材;②选编教材;③选用优秀教材;④拓宽现有教材。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议课程纲要,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选修目录单,给学生提供选择。
(4)公布《校本课程目录一览表》,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介绍自主选择。选修学生人数达到学校规定的规模即可开设。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①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②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③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④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5)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有选修和必修两种形式,课程的容量根据课时数量进行开发。
(6)实施《课程纲要》,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教务处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7)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交流。
3、学校课程评价:
(1)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①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等,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②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③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④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⑤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⑥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⑦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⑧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课程方案评价。校本课程方案的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质量的好坏,进面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教师评价。①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②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③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④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4)学生评价。①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②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③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