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说起
发表日期:2007/11/22 17:56:39 作者:无
从一道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说起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庞福喜 211163
随着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课程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热门话题。开卷考试是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考查方式,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及其教学以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日益引起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视。思想政治课开放性问题是指包含某种教育目的的材料、实际情境的问题,此种问题解决的途径是多角度的,结论也是多样的,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内化思想,形成和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是热点,也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等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素材,2006年南京市思想政治学科中考的第56题,就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试题:
南京某十字路口,警察在进行社会治安检查时,发现张某所骑自行车是脏车,要依法扣押该车.张某说:"我家庭困难,这辆车是我花不少钱买来的,就算了吧."围观市民也纷纷表示同情,请求警察不要处罚张某.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
下面是我结合这一道题目谈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问题在设计方面应符合的要求,以及对我们今后教学的一些启示。
一、对以上中考试题的分析
1、该题的设计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教师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手段,以及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任务等,上一题考查的是初二第二课,初三第七课有关社会管理秩序和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试题巧妙地将"法律严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这一"小"的具体的法律问题和"依法治国"这一"大"的抽象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它们在教学目标上重点要达到思想觉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即:通过对社会管理秩序重要性的了解,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从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等等这些具体行动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依法治国的主体。而该题也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这样,既完成教材要求的内容,又符合当前的社会要求。
2、该题的设计符合教师的日常教学
马秋斯金认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衡量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的标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由于现在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试题大都是开放性试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就会经常鼓励学生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追求结论的唯一性.
3、该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
杜威说:“一个人要有效地进行思维,必须已经具有或者现在具有经验,给它提供对付所有困难的办法。困难是引起思维的不可缺少的刺激物,但并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思维。有时困难使人不知所措,他们被困难所吓倒,感到沮丧泄气,困难的情景必须和学生曾经对付过的情景有足够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对处理这个情景的办法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由此可见,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同时,在难度上要有一定的层次,照顾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使之产生“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的效果。上述试题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见到的,或者类似遇见的.面对这一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正是在不同思维碰撞中,我们才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话可说,不同体会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正是因为看法不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浅显的,也有深刻的,这样才能够区分出学生的不同层次。
4、该题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教学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把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的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学生。许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所选用的材料离学生实际过于遥远,所设计的问题太大,使得学生无从下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最后教师也只能把自己的答案简单的报给学生敷衍了事。而上述试题在选材上,选的是学生常遇见的问题,学生非常熟悉,有的学生甚至亲身经历并处理过,这样就使得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很快进入解决问题的佳境。而且在设问上也很具体,很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很有感触,有内容可写。
以上是我个人对2006年南京市思想政治学科中考第56题的一些拙见。命题者的思路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同时,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也给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1、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功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它感兴趣,是否爱学、乐学。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兴趣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与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艺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索,共享成功的喜悦,学生也会因此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师生心灵才能产生共鸣,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才能最终实现。
2、教学要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
这里的社会实际,主要指的是社会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归根到底是要为教材、教学服务的。热点问题教学不能简单照搬国内国际大事,必须寻找它与现实生活、与教材的切合点,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通过热点“大事”折射当今学生生活或身边生活的“小事”,变“远”为“近”,在具体的生活中感受热点问题,让学生感到热点就在身边,只有这样,热点问题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3、培养学生审题和解题能力
要解答好一道试题,首先,必须找准关键语句和关键词,审准题意。现在的试题大都是材料题,关键句词就是所给材料的核心句词,找准关键句词是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关键和前提。其次,找准材料与书本知识的结合,特别要注意多角度的结合。任何材料万变不离其宗,总能找到它在教材中的影子。第三步,结合材料答题,要注意创新观点的运用。找到结合点后一定要结合材料答题,不要照抄教材。试题来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答题时必须将课本知识重新整合。上述例题回答的角度很多,我们在回答时应尽可能地多挖掘,同时要注意创新思维,上述试题的问题是“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要想完整地挖掘出问题的角度,必须注意这件事中有哪些人参与了,他们的具体行为又是什么等等。总之,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结合点,结合材料,灵活运用这三步曲,就一定能够提高你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问题”意识走进课堂,深入生心。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而解决问题是提高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政治课教学培养诸能力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较好途径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就是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依据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这种教学法适合我们当前的教材,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