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使人更聪明,聪明的人可以使教育更美
发表日期:2011/7/27 13:34:40 作者:无
教育使人更聪明,聪明的人可以使教育更美
——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江宁区陆郎中学 薛修忠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Daniel T. Willingham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如开篇关于人的大脑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是让你避免思考。虽然人类生来就具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作者认为,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作者对于一些流行的观点不盲从,如对一些学者关于知识记忆的批判性意见,他持保留的态度。他认为,事实性知识是记忆的基础,也是思考的基础。作者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作者按章节依次阐述了不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大脑工作的九项基本原理。它们在课堂就同在实验室一样经得起考验,因此可以应用在课堂环境中。其中不少原理对广大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如“事实性知识很重要”“练习是必要的”等等。
作者描述了为什么抽象概念难以理解,以及为什么它们很难应用在陌生的环境里。作者认为思考训练以及抽象概念对于能够应用它至关重要。在回答“题海战术有用吗”这一问题时,作者强调了题海练习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学习、使记忆更长久、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但这种练习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重复练习太无聊!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减弊增效的练习方法:该练习什么,分散练习时间,在进阶环境中练习。作者还就如何因材施教对课堂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思考内容,而不是学生;改变吸引注意力,以其为每个学生制定特别的思考过程,不如让所有学生练习所有过程,将转变看成学生从新开始、再次集中精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值得你关注。在帮助“慢热型”学生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孩子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
在第九章中,作者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无疑也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练习而成长起来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学会自我反思,即“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管理”,而记教学日记,是自我反思中最有效的方法。另外,教师共同体的研讨非常重要,作者提倡教师定期讨论问题,一起观摩教学录像,“互通有无,感受到团体的力量”。
读完了本书,我以为作者清楚了两个不简单的目标:让你知道学生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利用这点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也达到了作者在中文版序中的希望:教师读完这本书后能够在课堂上直接加以应用,书中的科学研究也尽量深入浅出,便于家长、学生等非专业人士理解。
借用作者的结语:教育是将历代积累起来的智慧传递给孩子,我们充满热情地相信它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知道它可以让每个孩子拥有更好的生活,这也是让我们所有人受益的一件事。如果我们将人类累积的智慧用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太可惜了,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出版的目的。教育使人更聪明,聪明的人可以使教育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