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课题:小班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潜能生有效转化的实践研究
发表日期:2014/5/23 0:00:00 作者:13904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
科 研 课 题 申 报 书
课 题 名 称 小班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潜能生有效转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潘家保
课题所在单位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3.11.6
江苏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制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
小班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潜能生有效转化的实践研究 | ||||||||||||||||||||
课题单位 |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电子信箱 |
llzhxpjb@163.com |
邮编 |
211163 | ||||||||||||||||||
负 责 人 概 况 |
组 长 |
姓名 |
潘家保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0.11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
职务 |
校长 |
职称 |
中高 |
最高学历 |
教育硕士 |
学科专业 |
政治 | ||||||||||||||
办公电话 |
86142652 |
手机 |
13851515792 |
宅电 |
86143610 | ||||||||||||||||
主 持 人 |
姓名 |
葛宁宝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7.9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
职务 |
主任 |
职称 |
中高 |
最高学历 |
本科 |
学科专业 |
数学 | ||||||||||||||
办公电话 |
86142652 |
手机 |
13851633738 |
宅电 |
86143610 | ||||||||||||||||
课 题 组 主 要 参 加 人 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历 |
专长 |
工 作 单 位 | ||||||||||||||
薛修忠 |
男 |
69.4 |
中高 |
本科 |
教学研究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冯培胜 |
男 |
74.3 |
中一 |
本科 |
教学研究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陈维源 |
男 |
70.11 |
中一 |
本科 |
案例研究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陶华胜 |
男 |
74.11 |
中高 |
本科 |
案例研究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方忠德 |
男 |
64.11 |
中一 |
本科 |
案例研究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汪方海 |
男 |
70.9 |
中高 |
本科 |
案例研究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许菊芳 |
女 |
66.11 |
中高 |
本科 |
案例研究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葛宁宝 |
男 |
67.9 |
中高 |
本科 |
教育科研 |
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 |||||||||||||||
预期主要成果 |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其它 | ||||||||||||||||||||
经费来源及数额 |
学校、5000元 | ||||||||||||||||||||
预期完成时间 |
2015.11 | ||||||||||||||||||||
申报途径(市、县学会或专委会名称) |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学会 | ||||||||||||||||||||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或者说对潜能生的辅导)这种形式非常普遍。70年代出现大量文章评论各种儿童互相辅导的计划,像美国的利皮特辅导计划等。这些经验理论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国内,一线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专家和教师的共识。具体的理论支撑体现为: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要充分调动包括“潜能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潜能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必须的。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是,儿童的智能结构是自然存在的,教育应根据儿童的优势智能进行,对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儿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正如加德纳所言,“人与人心理智能不同的观点,已经广为接受,教育方法的确立,就应反映这个差异。” 4.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潜能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观念是相互一致的。 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小班化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的发展是核心问题。学生的各项素质培养中,学习质量是核心的方面。在小班化改革中,我们发现,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愈加明显。和所有学校一样,我们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潜能生始终是我们最关心的群体。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家庭环境复杂,有三分之一学生路程较远,他们在校时间非常有限,而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潜能生比例明显偏高,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有部分家长思想不重视,再加上周边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虽然是小班化,但潜能生的大量存在,一直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怎样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一个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为了提高数学潜能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对如何转化潜能生进行研究,我们要发现规律,提高指导潜能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开展小班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潜能生有效转化的实践研究,既满足于当前小班化改革的需要,又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课题在很多学校都有所涉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有区别,怎样找到适合本校的数学潜能生转化的策略,是我校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
研究目标: 1.通过对数学潜能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转化,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转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为“潜能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潜能生”,尊重“潜能生”的人格,取得“潜能生”的配合,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使数学潜能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升。 4.构建适合小班背景下转化数学潜能生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校本教研中使教师积极积累教学素材,撰写论文、案例、心得体会、反思,并能有论文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研讨、获奖,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研究内容: 1.进行小班数学潜能生学习现状的调查,摸清潜能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析潜能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2.根据调查情况,根据数学潜能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转化措施,探讨相关措施的有效性程度。 3.以培养数学潜能生学习能力为抓手,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 4.跟踪数学潜能生成长轨迹,总结能有效地提高潜能生学习能力的工作经验。 研究重点: 分析数学潜能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以培养潜能生学习能力为抓手,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 研究方法: 2.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潜能生学习能力。 3.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 4.经验总结法: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5.测试法:通过测验了解潜能生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6.个案法:剖析潜能生个案,从特殊推导一般。探索转化潜能生的方法。 7.文献研究法:收集、检索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逐步积累和学习转化潜能生的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
3、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
研究的思路、过程: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学校现状分析,学习有关理论,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二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进行我校潜能生的现状分析,形成有关潜能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并成立课题组,完成子课题申报。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通过理论学习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及学校的教育观,形成有效转化潜能生学习能力的途径、方法,总结经验材料。 第四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完成研究报告。进行成果交流与推广。 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深入学习、更新理念 教学方式变革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和研究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不会成功的。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课题组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思想,把握其精髓,掌握其实质。课题组成员需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派课题成员外出学习、进修,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等。同时,要立足于课内外,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验证,在验证中提高。 2.科学分工、职责明确 课题组成员由一些有识、有志的老师组成,他们有参与教科研的强烈愿望,做科研型教师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其中,校长潘家保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的管理和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协调,课题研究经费的筹措等;薛修忠副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计划拟定,指导实施,学习辅导等工作,葛宁宝主任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其他每个成员也都明确研究的重点。 3.探索模式、坚持创新 围绕潜能生转化,进行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按既定的研究目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同时,不断进行验证、修正,将研究成果向全校扩展。在模式探索中,坚持走创新的道路,使其有形但不僵化,有式但不唯一。 4.及时总结、不断提升 课题组成员,要把在实践中的研究经验及时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写好研究后记和研究反思,定期收集、交流。结合实践撰写教学论文并及时投稿。 |
4、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
一、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 潘家保,课题组组长,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宁区政治学科带头人,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功底扎实。主持过多项市级、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有1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30多篇论文在各级竞赛中获奖。 葛宁宝,课题主持人,江宁区教科研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先后主持两项市级课题,多项区级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有近40篇教学论文在各级竞赛中获奖。 课题组核心成员,人人参与过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其中区学科带头人6名,其余均为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有一部分是教务领导,精通教学,善于管理;有一部分是教科研骨干,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及开拓创新的魅力,拥有丰富的教研教改经验,取得各种各样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新课程改革中成为推动我校深入践行新课标的排头兵,都已具备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已对本校小班中的数学潜能生进行过调查,并通过访谈、发放调查表等了解他们的心里状况,还进行了资料收集及数据分析等,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积极参与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经验及理论上的支撑,有能力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学校重视,形成氛围。 我校教科研气氛浓厚,学校制定了“科研兴教”的战略目标,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学校还划拨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有学校的扶持和帮助,本课题的研究一定能顺利进行。 2.实力雄厚,科研引领。 课题组成员都是由有志于做科研型教师的人员组成,其中区学科带头人6人,其余均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平时学习、研究的兴趣浓厚,勤于教学思考,笔耕不辍,教研基本功扎实,能保障本课题的研究顺利开展。 3.制度保障,职责明确。 学校教科研制度已趋完善,教科研活动有保证,能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形式有:校内能定期研讨学习,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指导,组织科研型教师外出学习、听取相关讲座。课题主研人员每周保证两课时的学习时间,并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每学期校内研究活动不少于10次,校外至少2次。档案资料的建立有规模,能确定专人管理,每项活动都会有一整套材料与详细规范的记录,包括:实验研究会议记录、实验的各项测查资料、实验研究课的教案、教师的经验总结及研讨论文、潜能生转化策略的过程性资料等。课题组已做好经费预算,并得到校长室认同。 |
三、课题所在单位的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五仟元的研究经费。 盖 章 年 月 日 |
四、课题所在市学会、省属专委会或推荐人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五、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年 月 日 |
六、江苏省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 |
备 注 |
|